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如今的家庭往往更喜歡孩子開朗大方,樂於表達,然而如果孩子過於開朗甚至有些話嘮,家長會因此而擔憂嗎?市民郭女士家有一漂亮女兒,開朗愛説話,但有時候過於愛説話,郭女士夫妻認為這讓孩子顯得有點“毛裏毛躁”的。
對於家有特別愛説話的孩子,孩子開朗大方愛説話,應該鼓勵,但可以在愛説話的基礎上,引導孩子語言表達要有禮貌、邏輯,同時要引導孩子在和人交流的時候,提高安全意識,幫助寶寶學會説話方式。
孩子不愛説話煩,孩子太愛説話也煩
生活中,孩子不愛説話,表現內向,是很多為人父母會期望改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錶現開朗大方,不怯場,能説會道。但郭女士顯得“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她説,自己的女兒太愛説話,儼然已經成了一個小話嘮。“女兒今年5歲,愛説話,每次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她一個人可以不停地在旁邊‘叨叨’半小時,而且意猶未盡”。不僅如此,女兒對陌生人也從來不怯場,喜歡表達。
郭女士形容,孩子説話就跟“扭開了的水龍頭”一樣嘩嘩不止,越聊越開心,東拉西扯停不下來。這一點讓郭女士的鄰居很羨慕,因為鄰居家的孩子沒那麼愛説話,一直想引導孩子向郭女士的女兒學習。
郭女士感嘆説,真遇到孩子不愛説話的有煩惱,孩子太愛説話也一樣煩。“雖然周圍很多人評論女兒性格大方、率性利落,但我和老公都覺得孩子顯得有點毛裏毛躁。”郭女士希望孩子能改改,但又不知道如何下手。愛説話是學習的過程,但要引導有禮貌有邏輯,一般來説,小孩在1歲左右開始發聲學習表達,從這個年齡往後,孩子會説話越來越多,表達也越來越清晰。“從社會學的班杜拉理論來説,孩子的能力是在跟人溝通中提高的,包括語言表達、邏輯思維、溝通交流以及情商的培養和發展,都是基於此而逐漸發展。孩子從1歲到5歲之間,更是通過這種與人溝通,來發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因此,就如郭女士所説,更多的父母其實是擔心孩子不説話。所以,當遇到孩子開朗活潑,家長總體上是應該鼓勵的,給孩子點讚”。
但至於孩子過於話嘮,見到誰都説話,且喜歡東拉西扯停不下來的情況,家長可以進行教育引導。她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生活中,注意培養兒童的安全意識,要提醒孩子,和陌生人交流,不能輕易把自己和家人姓名電話、家庭地址等隱私信息隨意説出,提高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第二,要引導孩子與人溝通的過程中,注意禮貌,要學會不要隨意打斷別人説話,和人交流的過程中,聆聽對方的想法也很重要,不能自己一人一直説,這是禮貌;第三,表達的過程要學會邏輯表達,聚集于具體問題,不能東拉西扯。
從小在語言表達方面給孩子做這些引導,對將來孩子長大成人後的語言表達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