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爸媽究竟如何能當好情緒教練?孩子情緒學習經驗深受父母的影響,父母同時也是穩定孩子情緒的最主要來源。父母扮演情緒教練的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已成了現代父母的必修課。
培養情緒能力,愈早開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時,父母可採取以下三個步驟:
步驟1: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步驟2:協助孩子覺察、表達情緒,並理清原因
步驟3:引導孩子調整認知,思考解決方案
四個方法提升情緒力:
方法1:身心覺察,換個想法更好
孩子的情緒反應,特別容易牽動生理的變化,例如害羞時容易臉紅、緊張時心跳會加速、害怕時會發抖等等。平時多和孩子練習身體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肌肉放鬆、靜坐等,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覺察力,穩定情緒波動。
方法2:愛與肯定,累積快樂存摺
塞利格曼強調,建構孩子的正向情緒並不是教孩子盲目的樂觀,或者否認、避免負面情緒。充足的安全感、肯定孩子的自我、溫暖熱情的家庭氣氛、無條件的愛但有條件的獎勵,以及許多好事件,都能為孩子架設一張“情緒安全網”。
方法3:親子共讀,豐富情緒語匯
故事是現實世界的縮影,孩子從故事中辨識不同情緒,了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恐懼、快樂及憂傷等不同情緒。讀後討論和角色扮演,父母引導孩子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事情的始末,了解書中人物在哪些情境下做哪些事會産生各種不同的情緒反應,學習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方法4:身教重於一切
良好的典範勝過千言萬語,在處理孩子情緒之前,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很多父母在處理情緒時經常言行不一,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和孩子一樣,導致孩子對於父母的管教失去信心。
最後,要提醒家長的是孩子的改變需要時間。培養情緒力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一旦開始,就會漸入佳境。只要父母投入時間和耐心,運用技巧和練習,就能調好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選擇,做自己情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