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我國是近視大國,80,90後的近視率普遍偏高。許多近視的年輕夫妻開始擔心自己的下一代也和自己一樣擺脫不了近視的困擾。
現在不少幼兒園會經常為孩子們做常規的視力篩查。一般認為,小班的小朋友視力的正常值是0.6,中班0.8,大班1.0,如果是低於這個值,可能就被認為是視力偏低了。前一陣舉行的兩會上就有委員指出很多孩子在上小學前就帶上了眼鏡,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孩子近視?近視和遺傳有關係嗎?孩子近視後,家長應該怎樣做才科學呢?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供家長參考。
孩子什麼時候才會發展出正常視力?
孩子剛出生時,眼睛的構造和大人似乎無異,但是視力卻非常差,連視力表的第一行都無法辨認。出生後,受到週遭環境的視覺刺激,視力才得以發育。三歲的時候,視力平均發育到0.6,六歲進小學的時候,已經發育到和成人一樣的1.0。這發育的過程如果受到阻礙,孩子的視力達不到該年齡應有的水平,就是弱視。
父母有近視,會遺傳給孩子嗎?
調查顯示, 父母雙方均是高度近視眼(一般指600度以上), 遺傳給寶寶的近視幾率在40%左右;若其中一方高度近視, 其遺傳的幾率可降到20%;但如果父母均是低度近視, 遺傳的幾率要小得多。
以上是遺傳幾率,在門診中,3-6歲的近視寶寶,因遺傳近視眼的佔10%左右。有醫師從上千份病歷統計中觀察到:兒童在5-10歲發生近視、散光,那麼他們的父母一方或雙方多有近視、弱視、散光等眼病。
因此,排除後天環境的原因,3-6歲的寶寶出現高度近視,其發生原因與遺傳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近視,家長的哪些做法是錯誤的?
確認孩子得了近視後,家長應該怎麼做?許多家長由於缺乏正確的眼保健知識,對近視産生一些誤識和偏見,並據此干預孩子的近視矯治。下面列舉一些家長中常會産生的誤識與偏見。
誤識一:孩子年齡尚小,無需配眼鏡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小小年紀就佩戴眼鏡,會被同伴嘲笑,還認為孩子長期戴著眼鏡,近視度數會加深,眼鏡就永遠摘不下來了。
真相:近視度數是否加深,與眼鏡沒有多大關係,而是眼睛本身的屈光狀態變化導致的。配戴眼鏡是為了矯正近視,而配戴正確的眼鏡本身是不會導致近視的發生,合適度數的眼鏡還能有效防止近視度數的加深。家長和孩子都要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佩戴眼鏡這件事。
誤識二:眼鏡不需要一直戴著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只需在聽課看黑板,或是寫字看書時佩戴眼鏡即可,平常生活中可以不戴。
真相:目前主流觀點認為眼鏡需要一直配戴,這樣能獲得更好的視覺質量。只有當近視度數特別小(小于200度),看近處清晰度不受影響,可以考慮看遠處的時候戴眼鏡,看近處時不戴。如果近視度數較深,就需要一直戴眼鏡。
誤識三:護眼燈和眼保儀能緩解近視
現在市面上很多商家打著産品能有效緩解或治療兒童近視的旗號,向家長推銷護眼燈和眼保儀,家長信以為真,並以高價購買給孩子使用。
真相:其實,這類護眼設備對於消除眼睛疲勞有一定的作用,但對於延緩近視沒有根本改善作用。
誤識四:拒絕給孩子散瞳,散瞳傷眼睛
有的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視力,當聽到醫生説要散瞳檢查後,就動搖了。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太小,散瞳會傷害眼睛。
真相:散瞳藥物本身的作用並不是所謂的“散瞳”,而是起另外的作用——麻痹睫狀肌。如果想要測得眼睛真正的屈光狀態,就要讓睫狀肌鬆弛下來。兒童的眼睛調節能力很高,如果不散瞳,就有可能檢查出過高的近視度數,或者本身無近視而檢查結果表現為近視(假性近視)。
散瞳後所産生的瞳孔散大,會産生畏光等,這些均屬正常現象,家長無需擔憂,只需要在散瞳後避免強光照射,不要近距離用眼即可。
護眼從小做起:
1、不要太早讓孩子長時間閱讀或長時間看電視,也不要讓孩子長時間使用手機玩遊戲。
2、不在昏暗的地方或是晃動的車內看書或看電視。
3、均衡的飲食,多吃含有維生素A或胡蘿蔔素的食物。
4、陽光強烈時適當幫孩子戴上遮陽帽或太陽眼鏡,避免眼睛直射眼光。
5、定期半年左右接受一次視力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