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地鐵高峰時段加價到五六元都不為過。”今年年初,市政協委員、北京建築設計院副院長陳傑提案,建議發改委考慮通過“限時加價”的手段,為高峰時段的地鐵運營“減負”。此舉是為促使一些非上班族選擇其他時段乘坐地鐵。北京地鐵的2元通票制或將有所調整,通過價格杠桿引導市民出行。(6月9日《新京報》)
但凡乘過北京地鐵的人都領略過北京地鐵的擁擠,曾有網友發佈《北京地鐵擁擠手冊》,提出了“一看二快三搶佔”和“隨波逐流、巧用轉身”等等乘車技巧。但放眼全國,地鐵哪有不擁擠的?坊間不是有這樣一個誇張的黑色幽默嗎?一哥們兒説北京地鐵擁擠不堪,他懷孕的老婆竟被擠流産了;他問上海的地鐵是不是好些,上海的哥們兒説更糟:上個月他老婆乘地鐵竟然被擠懷孕了!
緩解地鐵擁擠的方式多種多樣,最笨拙最易激起民意反彈的方式就是車票漲價。不妨先厘清這樣的事實:
北京地鐵當初設定2元的票價,堪稱全國地鐵票價最低的城市,其目的正是為了鼓勵市民乘坐地鐵,以緩解交通擁堵。據悉,北京居民上下班或上下學,擁堵經濟成本為335.6元/月,為全國之首。而相對發達的地鐵網絡和低廉的地鐵票價,的確吸引不少市民坐地鐵,就極大地緩解了地面交通擁堵。簡言之,低票價為北京擁堵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如果提高票價,會産生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有的市民承受不起——的確,每次6元,1天10余元,每月光花在交通的費用就兩三百元。一旦承受不起,他們就會坐公交,而公交一般是0.4元,大量的市民乘坐公交,勢必加重路面交通擁堵。正如有網民稱,“路上堵了,讓去地下,地下人多了,又逼人往地上跑,這就是你們一次次的決策?”
另一種情況是,無論價格再高,該坐的人還是要坐,因為班不能不上。地鐵相對來説比公交更快捷,為了節省時間,上班不遲到,還是得坐地鐵。如此一來,“限時加價”的意義就幾近於零,耗費大量精力和公帑的公共決策,並未達到預期目標。
其實,在公共決策時合理利用價格杠桿並非不可以,但一些官員和專家偏狹地理解價格杠桿,把價格杠桿等同於漲價。令人遺憾的是,漲價成了他們動輒的衝動。為了減少私家車出行,要提高油價;為了減少市民浪費水,要調高水價;為了鼓勵人們減少用電,要提高電價……漲價,漲價,他們眼中只有漲價而無其他。
動輒漲價,是偷懶的做法,他們以為一漲價就能達到效果,實際上地鐵擁擠,何不加大地鐵建設?堵不如疏,如果不在源頭上下工夫,漲價只是粗暴的鋸箭療法;動輒漲價,也涉嫌權力自肥,但凡漲價,受損的往往是公眾,獲利的無疑是政府部門,這是與民爭利,掏市民腰包的錢往自己的口袋裏放。像北京建築設計院副院長陳傑之類人,也許有自己的私家車,壓根兒就不需要坐地鐵吧?正如網友稱,“開口就是6塊,你們有車,想想上班族容易嗎?”
(王石川 原題:為什麼一利用價格杠桿就要漲價)
責編:趙春曉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