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艷剛:“體面勞動”是勞動者的尊嚴底線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28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每日一評

  勞動者的“不體面”,反過來又對社會形成暗示效應,使得一些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對“誠實勞動”與“美好生活”之間是否存在等式産生懷疑

  尊重勞動,保護勞動,維護勞動者權益,不僅是一個有希望的國家應奉行的價值理念和制度安排,也是“通過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能夠成為一個社會共同追求的先決條件。為此,在一年一度的勞模表彰大會上,胡錦濤在講話中特別強調要完善勞動保護機制,讓廣大勞動群眾實現體面勞動。(新華社4月27日電)

  總書記的這番話,無疑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在中國,每個人從孩提時代就接受勞動光榮、勞動者偉大、勞動創造世界的教育,各級政府,也通過評選、表彰勞模等方式感召民眾、引領社會風尚,但毋庸諱言的是,仍有許多普通勞動者,比如托起“中國製造”、把大小城市建設得光鮮亮麗的農民工,幾乎成為“弱勢”的象徵。他們之所以弱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不能體面勞動,勞動也換不來體面的生活。他們的“不體面”,反過來又對社會形成暗示效應,使得一些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對“誠實勞動”與“美好生活”之間是否存在等式産生懷疑。

  尊重勞動,必須使勞動者通過勞動能換來美好生活,通過勞動擁有尊嚴,而“體面勞動”,正是尊嚴的底線。

  體面勞動,必須是安全的。儘管中國經濟多年來保持了高速發展勢頭,然而,與漂亮的經濟數據如影隨形的是巨大的社會成本。據廣東商學院社會工作係謝澤憲教授對6個珠三角城市的工傷統計,僅每年發生在該地區的斷指事故就達3萬宗,被機器切斷的手指頭超過4萬隻;而據曾經的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仲介紹,中國依然是世界上礦難最多的國家,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高達2.041,是美國的近50倍。

  體面勞動,必須是快樂的。儘管沒有確切數據表明我國勞動者的幸福指數是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會太高。許多勞動者的工資增長速度趕不上經濟增長的速度,也遠不及物價、房價上漲的水平。每一年,都有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工進入城市,背井離鄉,披星戴月,壘起城市的高樓大廈,但當房子蓋好之日,往往也是他們卷鋪蓋離開之時。他們幫助創造了城市的繁榮,但這繁榮卻不屬於他們。

  體面勞動,還必須獲得與付出對等的報酬。在與資本的博弈中,勞動者往往處於弱勢甚至喪失了議價資格。以珠三角為例,近年來,該地區企業平均發展水平超過10%,有的企業經濟效益連年翻番,增速超過100%,但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不少一線工人的工資還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不止珠三角,其他一些地方企業之間也習慣性地玩“比低”遊戲,不管勞動者跳槽到哪,得到的都是最低工資。

  因此,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需要國家層面進一步出臺相應的法律與制度安排,需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需要公平公正的公共福利、公共服務等社會政策的落實。真正對人民負責的政府,應該嚴守公共服務的本分,用好公共財政,用制度保障“通過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當務之急,必須建立健全並堅決落實勞動保障體系,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調節收入分配格局,積極回應勞動者的訴求,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障勞動者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從企業的角度來説,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也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方式,一定不是高度倚重“人口紅利”的發展方式,也必然不是建立在“廉價勞動力”基礎上的發展方式。越是嚴格遵守勞動法律法規,越是摒棄不合理的用工制度,就越能倒逼企業創新,迫使企業擺脫靠壓低薪酬、省減福利賺“代工費”的毒癮式依賴,創新型經濟前景才可期待。

 

責編:王華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