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64
大山深處的步班郵遞員
  •   城市裏的居民也許很難想象,如今在交通不便的山區,為了給居民傳遞一封信件,依然有一群人要依靠徒步,翻山越嶺,寄雁傳書。他們堅守著一份看似“不合時宜”的執著,只為讓深山裏的群眾感知到外面世界。
  •   “步班郵路”是郵遞員在不通車的地區依靠步行傳遞郵件的線路。今年54歲的晉青山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房山區分公司長溝支局蒲洼郵政所的一名步班郵遞員。1996年晉青山進入郵政系統工作,2001年調入蒲洼郵政所擔任步班郵遞員,寒暑往來已堅守近二十年,被當地群眾稱之為“大山信使”。
  •   蒲洼鄉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西南的群山中,蒲洼鄉郵政所承擔著分散在大山裏的4600多戶村民的郵政普遍服務任務。步班郵遞員晉青山負責投遞的是從蒲洼鄉到魚鬥泉的一條全程往返64公里的步班郵路,海拔1800余米,是目前北京郵政僅存幾條步班郵路中最艱苦的路段。
  •   “這條郵路全是羊腸小道,滿是碎石和土塊,一不留神就要滑倒,趕上颳風下雨就更危險。”疫情並沒有過多地打擾這條深山郵路,晉青山仍然每天早晨6點鐘起床,簡單的早餐後就背著十來公斤重的郵包出發。一路上他抄小路、翻山坡、越溝坎,偶爾搭個順風車,回到所裏時最早也是下午,然後再為同事分擔其他業務。
  •   就是靠著一雙腳板,晉青山把《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等報紙和一些信件、包裹送到村民手中。
  •   每天從花臺山敬老院到蘆子水,崎嶇的山路中,累了渴了就捧起路邊的山泉喝上一口。為了不影響投遞進度,晉青山只能在路上短暫休息,就又要趕緊開始艱難的跋涉。
  •   腳上穿的黑布鞋不到兩個月就要穿壞一雙。當地群眾給他編了這樣一段順口溜,“長長步班路,彎彎入雲端,仨月一雙鞋,磨壞是青山。”
  •   相對於城區,這裡的郵件量要少很多,但沒有可以依憑的交通工具,他只能身背肩扛,和郵件結伴前行。“郵路如同人身上的血液,血液一刻也不能停止流動,郵路一天也不能中斷。”這是郵政人一輩輩傳承下來的信念,也是晉青山的座右銘。
  •   儘管戴著口罩,依然能感受到他臉上憨厚的笑容。“對我來説,這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工作。就是路上只有我一個人,也能笑出來。”
  •   從蒲洼郵政所到終點魚鬥泉一共有9個投遞點,全長64公里。這條郵路他每天往返需要5個小時。由於常年在山上往來送信,山裏居民已經離不開他了。對他們來説,晉青山就是一位老朋友。
  •   在晉青山投遞的道段內,有一所海拔1600米的花臺山敬老院。夏天,炎熱的太陽把山區的馬路曬得滾燙,茂密的草木把山路掩蓋的崎嶇難行。冬天,刺骨的寒風將他的衣襟吹起,濕滑的山路被白雪覆蓋。可不論冬夏,晉青山的腳步從未停止過。
  •   小小的敬老院除了工作人員以外,只有幾位年近古稀的孤寡老人。這裡不僅是晉青山每天必到的一個投遞點,也是他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對於敬老院裏的幾位老人而言,與外界的溝通就靠鄉里為他們訂閱的報紙。每天,這些老人們都會坐在門口等著晉青山的到來。老人們早已將晉青山視同親人。一見到晉青山綠色的身影,老人們就特別高興。不管春夏秋冬,無論颳風下雨,晉青山堅定而執著的身影總會準時出現在老人們面前,給這個老人買的藥,給那位老人買的煙,都一一送到老人們手裏。
  •   每次投遞到這裡,晉青山都會特意多停留一會兒,陪老人們聊會兒天,問老人們需要什麼,然後才繼續趕路。疫情期間,也從未間斷。其實,他只要隔三差五把報紙給送過去,也不會有人埋怨他,但晉青山堅持每天為老人們送報,而為了送這幾份報紙,他每天不得不早起兩個小時。
  •   在這條郵路上,除了投遞,晉青山也經常幫助一些有需要的鄉親們。為孤寡老人挑水、為大爺大媽背東西,沿途的村民沒有不認識他,他與鄉親們的相處猶如家人一般。遇到天氣不好無法返回郵政所,他在誰家門口都是喊兩聲,然後推門就進,鄉親們一準把最好的飯菜端到他面前。
  •   十九年間,晉青山用一個人的跋涉傳郵超過三十五萬公里,相當於度量赤道9圈。
  •   日復一日,晉青山像大山一樣沉默和樸實,他並不覺得自己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晉青山告訴記者,郵局每一個崗位的都有比他做得更好的人,自行車道段的同事每天也騎車百餘裏,分揀傳送帶的同事一站就是五六個小時……“我和我的同事都一樣,只要鄉親們需要,辛苦點也沒人舍得離開這個崗位。”
  •   “今後工作就更方便了,上一級單位最近會給我們所配備專用郵遞車,大部分可通行的地區就不用徒步投遞了。”晉青山又露出了他標誌性的憨厚笑眼。(王偉 攝影報道)
往期回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