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56
1000個婚姻案之後,一名律師眼中的婚姻“異變”
  •   前不久的一次業界會議上,張荊又見到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她禁不住內心的涌動,再次通過朋友轉遞了一份立法提案——關於藏匿、搶奪孩子的立法建議。
      “藏匿、搶奪孩子,詆毀、要挾對方,損害最大的是孩子的權益。”自2006年從業以來,13年間張荊已經辦理過1000多起婚姻案件,包括轟動一時的十年無性婚姻案,以及最近引發熱議的魏圓圓撫養權案等。
  •   見到張荊的那一天,室外氣溫接近零度,她剛剛結束一個有關家暴問題的節目錄製。圓臉、短髮,幹練又不失親和。她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個桌簽“張律師説婚姻”,這正是她的微博名。通過這個大V號,她向公眾傳達著一個婚姻律師的理性與感悟。
  •   法庭,是檢驗人性最真實的一個地方。而遊走于法庭內外,張荊看到更多。她看到過,十年無性婚姻中,女方因男方種種精神壓迫而痛苦不堪;她看到過,人到中年男女雙方觀念錯位、追求相左之後,無法彌合的價值鴻溝;她看到過,因為雙方積怨多年,在離婚時彼此報復與詆毀,而加諸孩子身上的種種傷害……
  •   沒有誰會為誰再一擲千金,也沒有誰會是誰一輩子的避風港。從婚姻法的嬗變中,張荊讓我們認清現實:2001年,我國就取消了對婚姻過錯方少分或不分財産的懲罰制度;從2011年開始,婚姻法逐漸從一部身份法,過渡到如今在身份法範疇內保護個人私有財産關係的法。
  •   模擬法庭上,張荊轉換過各種角色——法官、檢察官、原告、被告。通過這種方式,她教會當事人如何運用法律的語言和規則維護自己的權益。法庭之外,張荊更傾向於優先解決情感問題,再解決財産問題。
  •   都説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作為女性,張荊能更敏銳、更細膩地捕捉到案件當事人之間微妙的情感癥結。“只有讓當事人先理清了情感上的矛盾點,無論最後是去是留,他們才能做出不後悔的決定。”
  •   在張荊的書櫃裏,心理學方面的書甚至多過了法律方面的書。她先後考取了三個心理諮詢相關執業資格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婚姻諮詢師三級資格證、國際OH卡(潛意識投射卡)指引師證。
  •   在一個主張撫養權的案件中,為了讓孩子在放鬆的狀態下表達自己的真實意願,張荊就和他玩起了兒童OH圖卡。從一張小男孩的圖像開始,孩子慢慢地對張荊吐露了他的心事。“他對爸爸比較抵觸,最後選擇了媽媽。而他抵觸爸爸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   作為律師,張荊“不否認婚姻關係危險的一面”,但她始終認為婚姻不能過度利益化、物質化。“現代婚姻就是經濟上的互助和思想上的相互支撐,一定要記住是相互的。”
  •   人們總説,人有兩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一個是考大學,一個是結婚。但是張荊叮囑道:“新時代無論男女一定要拋棄這個(後一個)念頭。任何基於婚姻以外的期待進入婚姻的,終將以婚姻以外的原因而離開婚姻。”
  •   張荊説,看待很多婚姻家事問題不能局限于婚姻家事這一畝三分地,很多問題的背後都有著社會、文化、價值觀等方面的結構性問題。
  •   “婚姻本質是一種親密關係,能夠緩解一個人獨行於世的孤獨感、焦慮感。”而根據民政部數據,2018年我國離婚率達到了38%,結婚率卻只有7.2‰,還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如今的我們真的不再相信愛情了嗎?
  •   “我相信90後、00後這代人會比我們更幸福。”對“超七成離婚由女方提出”這個數據,張荊一點也不奇怪,“女性越來越獨立,會要求更高質量的二人世界。而男性在婚姻家庭觀念上的再更新,也會讓兩性關係變得更加良性。”
  •   一份《當代青年群體婚戀觀調查報告》似乎印證著張荊的預見——當代青年擇偶更注重“內在的匹配度”,近七成青年擇偶“願等待不願將就”。
  •   “這個職業幫了我很多。”2015年,張荊做了二胎媽媽,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她的獨立、理性和忙碌的事業並沒有成為她婚姻的絆腳石。相反,從如何經營家庭到如何經營自己,她都獲得了更大的主動權和自由。
  •   某種意義上,為歲月靜好負重前行的人中,張荊也是一個。在從業的十數年中,張荊和同仁們推動了婦女就業權益的完善,見證了《婚姻法》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修訂,推動並見證了《反家庭暴力法》的實施……
  •   如今,她正力圖通過各種渠道,為因父母離婚而生活在夾層中的孩子謀求一個法制保護牌。“從話題提出到進入立法者視野,再落實成一條法文,中間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但關鍵是要讓人們看到。”
往期回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