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外媒:中國西進歐洲,延伸新絲綢之路

2013年11月27日 20:49

央視網(編譯王磊 報道)隨著李克強總理訪問羅馬尼亞並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外界認為中國的“西進”腳步“抵達歐洲”。李克強在會晤中表示,中國將努力實現與中東歐國家5年內貿易額翻一番的目標。2013年的前10個月,雙方貿易額達到520億美元。如果上述目標得以實現,2018年中國與該地區的貿易額將增至1200億美元以上。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將採取慣常的做法,投資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會晤期間,中國宣佈將與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合作建設連接布達佩斯和貝爾格萊德的鐵路。這僅僅是個開始,因為中國的宏偉計劃是最終將本國與中歐用鐵路連通。據報道,中國還將與中東歐國家在製造業、水電及核能等領域擴大合作。

11月2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布加勒斯特分別會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

11月2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布加勒斯特分別會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右)和塞爾維亞總理達契奇(左),並共同會見記者。三國總理共同宣佈,合作建設連接布達佩斯和貝爾格萊德的匈塞鐵路,並成立聯合工作組落實推進工作。(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會晤中提到的計劃不足為奇,事實上,李克強對於同羅馬尼亞擴大合作的具體意見與中國的核心利益完全吻合。中國希望“推進能源合作”,這是為了增強中國的能源安全;“拓展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合作”,這是為了幫中國的建築公司開闢市場;“擴大羅農畜産品輸華,中方願擴大進口羅牛、羊肉等優質農産品”,這是為了改善中國的食品安全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強此行的時間選擇。李克強是19年來首位訪問羅馬尼亞的中國總理。更有意思的是,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一週前,李克強剛出席了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隨後又將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會議,而上合組織的好幾個成員國是中國的中亞鄰邦。這一時間上的安排,可以對中國接觸中東歐的戰略目的作出詮釋:中國的“西進”不會以中亞為終點。

李克強把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合作,與中國和歐盟的關係區別開,指出推進中國-中東歐合作的必要性——在16個中東歐國家中,阿爾巴尼亞、波黑、馬其頓、黑山和塞爾維亞5國不是歐盟成員國。因此,中國將合作框架定義為“1+16”:中國加上16個中東歐國家。李克強強調,中國參與“1+16”合作是對中國與歐盟合作框架的補充,而不是破壞。他和中東歐各國總理均表示,所有經濟協議都將遵守適用的歐盟條例。

不過,可以想象的是,一些尚未加入歐盟的歐洲國家有可能把親近中國視為另一種選擇。類似的情況已經在土耳其發生了。由於多年來始終被歐盟拒之門外,土耳其已經開始考慮加入上合組織了。即使那些已經加入歐盟的國家,在歐洲經濟不振的背景下也樂於同中國合作,搭上中國經濟騰飛的順風車。羅馬尼亞總理蓬塔對這一態度有所暗示,稱羅馬尼亞“願作中國進入歐盟的門戶”。中國媒體還指出,羅馬尼亞格外隆重地歡迎李克強來訪——羅政府20年來首次在機場舉行儀式歡迎外國貴賓。中東歐國家與中國同樣熱切期望加強合作。

那麼,中國花大力氣發展與中東歐的關係意味著什麼?中國“西進”政策的雄心超出了很多人的判斷。新一屆領導人設想的“新絲綢之路”可能從中國一直延伸到中歐——很像古時候的絲綢之路。最近有研究顯示,中國的經濟關係常常轉化為合作夥伴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支持,因此“新絲綢之路”的意義不容小覷。歡迎並依賴中國經濟援助的國家越多,中國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可能就越大。

近年來,中亞和東歐在國際上幾乎被忽視,於是中國看到了實施“西進”戰略的黃金機會。中國非常願意給外交上不作為的歐盟補臺,以期獲得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的雙豐收。(來源:日本《外交官》雜誌 作者:莎倫·蒂耶齊)

網絡新聞聯播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