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表示,高質量城鎮化的核心,是改變過去“要地不要人”的舊城鎮化模式,解決人的城鎮化,實行完全的農民工市民化,讓在城鎮打工者能夠買得起房子,享受同等的城鎮社保、醫療等待遇。繼續讓三四億甚至更多的農民工每年像候鳥一樣遷徙、漂流,是低質的城鎮化。一定要用市場機制讓普通百姓用3到5年的收入能買得起房。如果買不起房,城鎮化就是一句空話。 [詳細]
不僅要買得起房子,更需要有持續穩定的就業,讓他們真正能在城市立足,才能釋放消費,對中國經濟轉型才具意義。
“讓在城鎮打工者能夠買得起房子”太不靠譜。買得起房的市民都沒一半,何談全部農民工?癥結是住房綁定市民待遇。
我始終覺得不應該掏空農村,而是應該加強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城鄉差距,從醫療、衛生、教育等方面實現平等,而不是讓很多人離開自己的家園。目前的城鎮化,是造成動蕩的很大因素。背井離鄉的人是很難有歸屬感的。
農民工買不起房,城鎮化就是一句空話?
60-70年代從內地涌入香港的新移民大多數只能住臨時搭建的木棚屋,後來政府用拍賣土地的收益投資20-40平方米的小戶型廉租房來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加上其它政府補貼的住房類型,至今為止一半多的香港家庭是住在政府廉租房或補貼房。
房租好貴!我一年回家不到十天,其它時候都在城裏務工,巴不得把老媽接來一起生活,可是單間都那麼貴了,更何況其它。同事是城裏人,不愁租房,不愁沒家,開著小汽車,那才是生活啊!他瀟灑的那部分,我全用在房租上了,這就是差異!
大城市土地畢竟是稀缺資源,用市場機制難以賣到白菜價。著眼點應從二三線城市人口分流出發,二三線城市沒有吸引力,這是個大問題。其次是解決中産階級炒房問題,完善各種投資渠道,使民間資本更多地流向製造業、實業、生産性服務業等。
農民工在中國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現在總量已經達到2.53億人,外出的農民工1.59億人,舉家外出的農民工3200多萬人。我們不要低估農民工對住房的購買力。比如,一個初中畢業的小孩到北京餐館打工,現在一個月工資可以達到400美元,相當於美國同行工資的1/6-1/7,這個差距還在縮小。當他的工資相當於美國同行1/3的時候(我想用不了10年就會達到這個水平)他們會集聚極大的購買力。要讓農民工在城市有穩定的住所,滿足這些人消費、住房和基礎設施需求。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農民工的住房支付能力、願意支付的房租,跟現在市場的房價和房租的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次請農民工吃飯,給我的第一印像是這一代農民工仍然在重復他們父輩的道路。不論是家政工還是建築工,他們都還住在集體宿舍,愛人和孩子不在身邊。在座的三位建築工,兩位80後,父輩已經完成了第一代農民工使命,回到了故鄉農村,他們則在繼續重復父輩的道路,一個人出來打工,賺養家糊口的錢,大部分收入寄回老家。我建議他們不要一有錢就回老家蓋房子,而應該在城裏按揭買一個房子,今後老了,還可以抵押貸款等方式養老。同時我還給他們講了香港人的故事:假設先在城中心有一個小房子,值100萬,五年後150萬時賣了;往郊區買個100萬的,剩下的50萬生活;依此類推。
放在未來10年的週期,中國房地産大漲的動能幾乎已經消耗殆盡。未來中國加速中國城鎮化的步伐,房價保持穩定就是關鍵和前提,如果房價暴漲,中國的城鎮化將會受到沉重的打擊,很多進入城市的人口將無房可住,在暫時無法提供天量的保障房的情況下,無房人口將成為社會不穩定的隱患之一。同時,根據住建部的數字,截至2011年,我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2.7平方米,已經度過了住房的絕對短缺期,未來住房的供應和建設將主要針對增量人口,而不是像前10年一樣還歷史的舊賬。只要建立抑制投資投機的制度機制,房價告別暴漲,進入溫和期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農民工在城裏買房定居,能夠促進其真正市民化,減輕遷徙成本尤其是春運壓力,同時也比在農村蓋房節省土地,促進農村土地集約化管理。 [詳細]
城市土地畢竟是稀缺資源,房價很難降到普通民工能夠承受的水平。農民工進城買房既增加經濟壓力,又造成城市人口膨脹,帶來諸多社會問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