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青少年的身子骨每況愈下——來自教育部的一份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報告顯示,我國學生的耐力素質在十多年間持續下降,速度、爆發力和力量素質呈階段性下降,超重與肥胖檢出率不斷增加……中國孩子對體育的熱愛,也似乎只停留在電視機和電腦屏幕前,卻不願離開座位,邁開雙腿,走上運動場。似乎整個社會都在縱容這一代獨生子女的“宅”。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與對分數的重視相對的,都是對體育鍛鍊的漠視。[詳細]
投擲球類變化的軌跡:最開始是壘球,由於個兒大、質量重,改為投沙包;沙包比較輕,容易砸到別的孩子腦袋上,又改成扔海綿包;最後改成如今扔的實心球。十年前教的學生,冬季長跑都能跑下來;現在的孩子堅持跑一半就能得到表揚了。
青少年過上“宅”生活,身子骨每況愈下
週末本來是學校籃球隊訓練的時間,但大多數家長以上輔導班為由,拒絕讓孩子參加訓練。中國人普遍太過於急功近利了,對待孩子的教育也不例外。因為考試分數是眼前利益,而學生體質的問題,要過十年、二十年才能顯現出來。
“宅”的問題,我覺得可以成為一種社會文化問題,“宅”試題“宅”網絡,“宅”的是升學壓力,就業壓力!你若是高中學生,那麼打球絕對會“浪費時間”或者受到班主任“照顧”的……
體育鍛鍊對一個人的智力發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個人的智力在6~16歲之間的發展是最迅速的,而在這個期間,不參與體育活動,對於整個神經系統的發育則有著極大影響。
如今的90後、00後青少年,他們的學習目的從為養家糊口、光耀門楣出發,轉變成為了興趣和志向學習,學習動力將不同當下。同時,中國未來20年將進入科研創新最旺盛的日子,國家經濟從數量向質量“轉型”最要勁兒的日子。沒有強健的體魄、抗壓扛躁的心態,青年一代就算大腦再發達、行事再老練,也無法承擔國家的重任。每個中國人都需要享受長壽與健康帶來的高質量的生活,而我們的國家需要一代代精力充沛、充滿鬥志的建設者,只有從身體到心靈都格外強健的青年一代,才能托起真正的“中國夢”。
把學生變相“圈養”,讓體育課只做“象徵性”的鍛鍊,其實是一種因噎廢食。雖然,學生安全了,沒有了傷筋動骨的後顧之憂;學校安靜了,沒有家長的上門講理;老師平安了,不再害怕和社會和輿論的“興師問罪”,但教育卻“杯具”了,因為學生們已經逐漸失去了對勇敢、冒險、奮發和挑戰精神的培養,乖得像一群綿羊。“圈養”教育,學校有責任,也有無奈,與此同時家長的過分溺愛,孩子“頂在頭上怕嚇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稍微一運動,就感覺傷不起,老母雞護小雞式的教育理念,也會讓孩子遠離體育。
頻頻發生大學生運動猝死現象,説明很多大學生不懂得如何在運動中自我保護。其實在長跑發生猝死前,正常情況選手應該會出現心慌、胸悶等不舒服的現象,如果這時放慢腳步、調整節奏,而不是盲目向前衝,完全可以大大減少猝死發生的悲劇。因此,應該從小學開始在體育課上增加科學健身的知識,例如運動後如何補水、補能量,如何保持頻率維持運動效果等,讓學生從小形成科學的健身知識,這樣可以讓他們受用終身。
生活、工作壓力大,上網是最簡單的休閒方式,既可以充電,又可以社交、娛樂。相比之下,運動則需要考慮服裝、場地、費用等,相對麻煩。 [詳細]
上網雖然便利多多,但不應成為逃避運動、忽視健康的理由。利用有限的休閒時間進行運動,保養身體,親近自然,才是健康之選。 [詳細]
改變孩子必須從改變父母做起。要想讓孩子“動”起來,必須先讓父母“動”起來,確保每天和孩子運動1小時。首先,作為家長,應該有陪孩子一同鍛鍊的意識,要儘量擠出時間來與孩子們一起健身,在家庭方面營造鍛鍊的氛圍和習慣;其次,針對目前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還可以考慮組織鄰居、朋友的孩子們在一起進行鍛鍊,增加趣味性;此外,在社區方面,可借鑒國外的經驗,建立完善的家庭運動組織機構及服務體系,組織家庭開展社區家庭體育運動會、由專人設計適合不同類型家庭的運動遊戲等。
我國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青少年體育鍛鍊的忽視。尤其在教育制度和觀念方面,片面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形成的應試教育現狀,必然以犧牲青少年體質為代價。儘管我們目前已經將體育考試列入中考和高考科目,但是單一幾個項目的測試非但無法達到讓青少年參與體育鍛鍊的目的,反而讓體育也成為“應試考試”,那些中考、高考體育速成班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應該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將體育鍛鍊列入基礎教育的內容,讓參加體育活動成為孩子們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備考內容。
現在我國十幾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就有得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的,其中也和缺乏運動有關。心臟血管隨著年齡增長會慢慢堵塞,以前一般要到40多歲之後才會比較明顯。與1985年相比,學生心肺機能等逐年下降,如今大學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我個人認為這不完全是學校體育沒搞好的原因。最關鍵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有問題。一些油炸垃圾食品吃了之後很容易肥胖,青少年學習任務重,有時間就玩遊戲,缺乏有效鍛鍊帶來的後果更嚴重。只有改變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學校體育加以配合,國民體質才有根本性的明顯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