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濕地保護跟不上,當心“腎虛”

    今年是中國履行《濕地公約》20週年。近日,有專家表示:我國保護動物名錄24年沒更新,濕地保護落後40年。濕地,這片上帝建造的不設圍墻的公園,擁有豐富多樣的植物、清新的空氣和許多珍稀而美麗的野生動物。濕地功能退化和消失或許不如突發的災難那樣引人注目,然而,這一切倘若被忽略,也許就是災難的前兆。[詳細]

眾説紛紜

國際人士

濕地承載社會發展壓力

在滿足人類發展需求的過程中,濕地始終處在“前線”,承載著不斷增加的發展壓力。對於濕地最迫切和最重要的就是結合保護和發展的知識和專長,充分考慮保護與發展的雙贏,明智地權衡利弊,尋找創新和持久的解決方案,滿足社會發展的各種需要。

中國濕地保護落後40年

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1956年建立的,而國際上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872年就建立了,晚了84年;對濕地的保護,歐美國家也起步較早,上世紀50年代,它們就開始對濕地保護,我國則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落後歐美約40年。

大學教授
管理人員

部門利益衝突、部門不理解是濕地多頭管理現狀的反映。多頭管理實際上就是,有利益就來,沒利益都躲了。希望加快濕地立法工作。如果再不往前推進,沒有權威的規章制度的話,我們實施搶救性保護取得的一些成果,都可能要毀於一旦。這不是聳人聽聞。

我國濕地保護的正面臨著怎樣的形勢?

濕地是“地球之腎”。經過20年的努力,我國基本形成以41處國際重要濕地、550多處濕地自然保護區、400多處濕地公園為主體的全國濕地保護體系,許多重要自然濕地得到搶救性保護。儘管如此,濕地保護仍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濕地仍是最脆弱、最易遭受侵佔和破壞的生態系統。

官方
研究員

保護區野生動物銳減

40年來中國野生動物數量銳減,而濫食野生動物是造成銳減的一個誘因。應該從吃、捕、殺等各個環節嚴懲違法者。對濫食野生動物行為進行立法,從法律上禁止和嚴懲這一類醜惡行為。

民間濕地保護意識覺醒

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從粗放型增長方式過度到更綠色、更可持續的發展方式。現在全國鳥會的普及和觀鳥愛好者人數的增加,正是這種過渡最直觀的體現。這是一種積極信號,意味著中國民間濕地保護意識的覺醒。

專家

深度看點

加快完善濕地保護和利用的法律制度

中國的濕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棲息場所,《濕地公約》定義的31類天然濕地和9類人工濕地在中國均有分佈。然而,由於濕地圍墾、水資源過度利用、環境污染等原因,中國的濕地面積逐年萎縮。濕地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的原因十分複雜,政府應加快完善濕地保護和利用的法律制度;理順濕地管理體系,協調保護和開發的矛盾,嚴格規範濕地公園的建設和管理,建立有效的生態補償制度。

——陳家寬 濕地生態學專家

濕地開發利用,別衝動!

在各地,濕地利用的衝動四處存在,濕地破壞形成了三大危險趨勢,嚴重影響著我國的生態安全。 濕地面積縮減, 濕地功能退化, 生物物種減少。人類的認識總是有限的、循序漸進的。但我們總是在失去並付出沉重代價後,才意識到什麼是最珍貴。當全球氣候變暖、人類共同面對生態危機時,人們才意識到原生濕地的重要性,才獲知濕地具有無法度量的巨大價值。

——梅青 記者

保護動物名錄不及時更新會如何?

我國的保護動物名錄是1988年公佈的,到現在已24年了,一直沒更新。不同保護級別保護力度不同,如果遇到傷害,執法力度也不同。另一方面,對名錄及時調整,能加強對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和監測。如果沒有及時更新,那麼對目前的資源狀況、變化的情況得不到第一手信息,將來直接影響到保護和管理。包括我們專家用的一些候鳥數據,由於缺乏研究,不得不用十多年前的數據。

——張正旺 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教授

調查話題:你能説出五種以上的瀕危動物名稱嗎? 調查人數: 24536

你了解什麼是濕地嗎?

  • 了解,非常清楚濕地為何物
  • 不了解,對濕地的認識很模糊

你關注濕地保護問題嗎?

  • 關注,濕地保護關係到人類的生存發展
  • 一般,個人力量在濕地保護中作用有限
  • 沒關注過,對濕地保護完全提不起興趣

你能説出五種以上的瀕危動物名稱嗎?

  • 能,這個很輕鬆
  • 不能,確實難住我了

往期回顧

留言板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