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美國校園在槍聲中顫栗

    14日上午,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頓市一所學校發生嚴重槍擊案,造成28人死亡,其中20人為年齡在5-10歲的小學生。本次槍擊事件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慘痛的校園悲劇,2007年,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造成32人遇難,為人員損失之最。根據一項調查,美國槍支暴力居發達國家之首。人口3億多的美國民間擁有2.5億多支槍支,每年有3萬多人死於槍口下,20萬人因槍支暴力受傷。[詳細]

眾説紛紜

網友

為那些無辜的孩子祈禱

這樣的新聞讓人觸目驚心!為什麼要把槍口對準可愛的孩子,僅僅因為他們軟弱,他們沒有反抗的餘地。為那些無辜的孩子祈禱!願天堂裏沒有殺戮。

槍支在客觀上為校園暴力提供了便利

在美國,輕而易舉就能搞到一支槍,美國校園安全狀況頻發,槍支在客觀上為校園暴力提供了便利。

網友
網友

這次槍擊慘案能否改變美國的槍支管理制度,雖然這個敏感的話題在美國屬於討論的禁區。要自由還是要生命,估計這次慘痛的兒童槍擊案會對美國的槍支管理制度帶來衝擊,會促使美國民眾改變持槍態度。

美國小學槍殺案引起廣泛關注,多方把矛頭指向美國槍支私有

看到新聞,內心很悲痛。想起在美國曾給許多犯人做過心理輔導。知道:人之所以能夠對另外一個人如此殘忍,是因為心中沒有愛,更重要的是案犯本人沒有感受到愛,所以瘋狂發泄。親子教育人命關天!

心理專家
紐約議員

到了必須嚴肅討論槍支控制問題的時候了

現在已到了必須嚴肅討論關於槍支控制和困擾我們社會的槍支暴力問題的時候了,呼籲奧巴馬總統、國會和美國公眾回應我們的憤怒,並採取行動。

槍擊案頻發暴露槍支管理和自由人性的弊端

美國社會的槍擊案頻繁發生,暴露出其槍支管理和自由人性的惡行惡果。誰還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國去讀書?

教授

深度看點

美國公民的持槍權是如何形成的?

美國為什麼難禁槍?究其原因,離不開美國獨特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學者言:“美國誕生之時,就有一支來復槍在手中。”1775年4月19日,萊剋星頓槍聲打響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槍。波士頓美國獨立戰爭紀念碑,正是一尊手握步槍,頭戴草帽的民兵銅像。內戰期間,林肯總統鼓勵北方全民皆兵,人人持槍;百年西進運動中,無所畏懼,槍不離身的牛仔,開拓新邊疆,成功塑造美國個人主義精神,電影電視媒體大肆鼓吹,形象深入人心。美國社會學家康恩一語道破:“槍支是美國文化的核心。”

——俞飛 媒體評論員

美國為何管不住2億多支槍?

國家步槍協會反對禁槍與美國歷史有很大關係。美國獨立戰爭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有大量民兵的參與。而當時民兵的裝備包括槍支都是由自己準備的。在隨後發生的南北戰爭中,民兵同樣也起到相當大的作用。而現在的國家步槍協會就是由當時的部分民兵組織演變而來的。經過歷次戰爭,國家步槍協會的成員逐漸將個人擁有槍支看作是維護自己權利、保護自由、反對暴政的一種手段。由於國家步槍協會的成員有400萬,這就使得歷屆美國政府在限制槍支這個問題上舉步維艱。

——吳新明 王衛平

槍支管理是典型的“美國式矛盾”

槍支作為反抗暴政以及自身防衛的工具,自獨立戰爭以來,這種觀念就深深植入美國文化的骨髓,美國人的持槍權也逐漸成為了美國憲法規定的除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以外的第四自由,免予恐懼的自由,在頻繁的“槍擊案”面前,美國還有一種聲音,“槍不殺人,罪犯才殺人”,事實上,全面禁槍,從來就不是美國人的選項,真正能夠討論的只是槍支管理問題,美國的槍支管理,關乎公民權利、政府權力、利益集團、公共秩序維護之間的博弈,如今槍支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式矛盾”。

——盧琛 主持人

專家解讀

趙海建媒體評論員

美國年輕人為什麼崇尚暴力?

在自由主義旗號下,更多的人認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而為捍衛自己的“正確想法”可以不惜一切手段。當一個普通人端起槍來屠殺自己同胞的時候,説明很多社會矛盾已經植根在人們心中了。西方電影中的那些超級英雄無疑成了“自由主義”者們的偶像,這些英雄總是根據自己的思維來給這個世界和其他人作判決。一個美國人18歲之前在各種傳媒上能看到4萬起謀殺和20萬起其他暴力行為。耳濡目染之下,許多美國年輕人從小就崇尚暴力。而由於槍支管理寬鬆,讓很多原本只能在腦海裏虛構的暴力,變得更容易付諸實際行動。

夏岱爾法國教育部部長

法國政府遏制校園暴力的努力方向

第一,加強學校安全監測。早在2001年,法國就啟用了校園暴力監測軟體,其統計項目非常細緻,包括諸如在校園內丟石塊等具有暴力傾向的行為共26項。第二,防範暴力進入教師課程。法國將在師範教育、教師實習及教師在職教育中增加防範暴力的課程,教授如何應對校園暴力、處理危機現場,在一些問題集中的學校還將開展現場教學。第三,安全機動小組護校園。第四,家長配合嚴格校紀。第五,在問題學校展開行動。法國教育部對暴力問題突出的學校進行歸類,希望保證“問題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定性,鼓勵他們實行教學創新。

何顯兵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預防校園兇殺不能孤立來看

預防校園血案並不能採取孤立的安全戰略,而是社會整體犯罪預防策略的一部分。短期來看,我們在這危險的社會中所能採取的有限方式只能堡壘城市模式,在城市中構築一個個堡壘,人們龜縮在堡壘裏面,用警惕的眼光審視堡壘以外的世界,儘量減少與危險人物的接觸。然而,一個遍佈碉堡的城市是我們所嚮往的理想社會嗎?弱勢群體和那些無法改變地位的、危險的下層階級日益成為嚴厲遏制甚至消滅的目標。我們需要安全,為此必須高度重視危險的防範與管理,然而一個緊張過度的社會,一個充滿警惕甚至敵視的社會氛圍,無助於構建文明的社會。

調查話題:遠離暴力,告別傷害:如何撐起校園的寧靜天空? 調查人數: 24536

校園兇殺案為何頻頻發生?(可多選)

  • 學生屬於弱勢群體,更容易遭到侵害
  • 校園安全存在漏洞,給罪犯可乘之機
  • 社會矛盾持續激化,加劇不健康心理
  • 槍支刀具管理不足,為犯罪提供便利
  • 其他

怎樣才能還孩子們一個安全寧靜的校園?(可多選)

  • 重視門禁,嚴格管理外來人員出入校園
  • 禁止傷害性器械進校園,防止衝動犯罪
  • 強化校園安保,增強應對突發犯罪能力
  • 培養孩子們的應變能力,化解潛在犯罪
  • 政府積極改善民生問題,化解社會矛盾
  • 完善兒童保護相關制度,嚴懲兒童傷害
  • 其他

往期回顧

留言板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