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29日上午,美國密西根州布艾爾小學1名年僅6歲的小男孩在教室開槍打死了同桌的女生。正如一份報紙的標題所言,這件事“再讓全世界嚇一跳”。實際上,近幾年來,美國校園槍擊案不斷,僅1997——1998學年,就有175人因此喪命。
人們不禁要問,美國校園怎麼了?在這不絕的槍聲背後究竟是什麼?
歷史:痛心疾首
1999年12月6日,俄克拉荷馬州的Fort Gib-son,1名13歲的男孩在學校裏開槍打傷了4名同學。
1999年5月20日,喬治亞州的Conyers,1名男孩在學校裏開槍打傷了6名同學。
1999年4月20日,克拉羅達州的Littleton,2名全副武裝的男孩開槍打死13名師生,打傷20人,最後2人也自殺,這是美國近年來最嚴重的一起校園槍擊案。
1998年6月15日,維吉尼亞州的Richmond,2名教師在學校裏被學生開槍打傷。
1998年5月21日,奧勒岡州的Sprindfield,15歲的Kipland Kinkel在因攜槍而被開除的第二天,返回學校開槍打死了2名同班同學,還有22名同學受傷,而在此之前,他還槍殺了自己的父母。
1998年5月19日,田納西州的Fayetteville,1名18歲的男孩在畢業的前三天,槍殺了和他前女友約會的1名男同學。
1998年4月28日,賓夕凡尼亞州的Edinboro,14歲的Andrew Jerome Wurst持槍衝進學校舞會,打死1名教師,另外還有2名同學和1名教師受傷。
1998年3月24日,阿肯色州的Jonesboro,13歲的Mitchell Johnson和11歲的Andrew Golden在校園裏製造假火警,並向因此而疏散的師生開槍射擊,導致5人(4名同學和1名教師)死亡。
1997年12月1日,肯塔基州的West Paducah,14歲的Michael Carneal向正在校園裏參加祈禱活動的同學開槍射擊,射死3人,射傷5人。
1997年10月1日,密西密比州的Pearl,16歲的Luke Woodham將母親刺成重傷後,跑到學校後又向同班同學開槍射擊,2人當場斃命,7人受傷。
1997年2月19日,華盛頓州的Moses Lake,1名16歲的男孩槍殺了學校的校長和1名同學,還有2名同學受傷。……
數字:觸目驚心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統計資料,1988年—1997年,美國成年人因暴力犯罪(包括兇殺、強姦、搶劫、鬥毆)而被捕的人數由31萬上升至36.5%,上升了19%;而同期美國青少年(18歲以下)因暴力犯罪而被捕的人數由5.1萬上升至7.6萬,上升了48.9%。
而且,青少年暴力犯罪不僅出現在街頭,還大量出現在校園裏。據統計,從1992年7月至1997—98學年,美國共有227名青少年因校園暴力犯罪而死亡,其中有175人是由於校園槍擊而死亡。具體數字如下:1997—98學年,40人;1996—1997學年,25人;1995—1996學年,35人;1994—95學年,20人;1992—93學年,55人。
然而,兇殺只是美國校園犯罪或暴力這座“冰山”的一角。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1998年的一份報告顯示,57%的美國公立中小學在1996—97學年中至少有1次因校園犯罪案件而向警方報警,其中37%的學校報警次數在1—5次之間;20%的學校在5次以上;報警次數在10次以上的則有12%。這份報告還顯示,美國有10%的公立中小學存在著各種嚴重的暴力犯罪案件。每10萬個在冊學生中,有26人攜帶武器攻擊他人,有17人犯搶劫罪,有10人犯強姦罪;不攜帶武器攻擊他人更是普遍,每10萬人中就有444人。這些數據表明,在1996—97學年,除了因兇殺而受害外,每200個美國公立中小學學生中就有1個成為上述暴力犯罪的犧牲品。
原因:槍支、暴力、疾病和毒品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美國校園暴力犯罪案件呢?在這些暴力犯罪案件背後的又是什麼?
可輕易地獲得槍支
美國育少年在兇殺案中的主要作案工具是槍支。根據美國司法部青少年司法和預防青少年不良行為辦公室(OJJDP)的統計,美國青少年使用槍支進行兇殺的比例在1987—1993年期間共上升了182%。
199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校園禁槍法案》,規定在校園攜槍者將被開除。之後,美國教育部就開始統計因攜槍而被開除的學生人數。根據最近的一份統計表明,在1996—97學年中,美國有6,093名學生因在校園攜帶槍支和炸藥而被開除。而對這個數字,美國的媒介也公開聲稱,這只是被發現和處理的人數,實際攜槍的人數恐怕要遠遠大於這個數字。
美國家長禁毒教育研究會(RPIDE)連續幾年對美國6—12年級的學生的攜槍問題進行了調查。據1993—94學年的調查,6%的被調查學生承認自己曾攜槍進校。這個比例以後逐年下降,到1997—98學年為3.8%。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青少年持有槍支呢?這主要是與在美國可以輕易獲得槍支有關,而這些槍支有相當一部分最終落入了青少年手中。美國國家司法研究會的一項調查表明,美國25%的家庭擁有槍支。據此估計,美國大約有1億9千2百萬人擁有槍支,其中6千5百萬人擁有手槍。而青少年的槍支主要來自家庭。1996年,美國司法部支持的一項調查顯示,48%的攜槍學生説他們的槍支來自親朋好友。
暴露在暴力之下
1998年,美國心理學學會根據大量研究得出結論:觀看暴力會導致青少年對暴力的恐懼度上升,增加對他人的不信任度,從而使他們感到需要自我保護。美國心理學學會還認為,觀看暴力還會使青少年對暴力習以為常,以至於麻木不仁,從而缺乏對暴力受害者最起碼的關心和幫助。另外,“暴露在暴力之下”還會誘發青少年使用暴力的衝動,給青少年提供了通過暴力而非其它合法手段獲得所謂的“榜樣”。特別是一些大眾媒體的報道,使青少年獲得了“學習”暴力的機會,從而可能使他們“依樣畫葫蘆”,進行“複製犯罪”。比如,在1998年4月賓夕凡尼亞州的校園槍擊案中,14歲的Andrew Jerome Wurst曾告訴他的朋友,他要象3月份阿肯色州校園槍擊案中Mitchell Johnson和Andrew Golden學習。而在1999年4月美國克拉羅達州校園槍擊案發生的8天后,加拿大亞伯達省的一個14歲男孩,在學校裏開槍打死了1名同學,打傷了1名老師。
然而,兇殺只是美國校園犯罪或暴力這座“冰山”的一角。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1998年的一份報告顯示,57%的美國公立中小學在1996—97學年中至少有1次因校園犯罪案件而向警方報警,其中37%的學校報警次數在1—5次之間;20%的學校在5次以上;報警次數在10次以上的則有12%。這份報告還顯示,美國有10%的公立中小學存在著各種嚴重的暴力犯罪案件。每10萬個在冊學生中,有26人攜帶武器攻擊他人,有17人犯搶劫罪,有10人犯強姦罪;不攜帶武器攻擊他人更是普遍,每10萬人中就有444人。這些數據表明,在1996—97學年,除了因兇殺而受害外,每200個美國公立中小學學生中就有1個成為上述暴力犯罪的犧牲品。
心理障礙與精神疾病
根據美國精神病學會1997年的一份報告,美國有1100萬的兒童有較嚴重的感情和行為失調症。美國醫學學會的一項研究也表明,美國有750萬的兒童或者12%的青年有各種精神疾病。雖然,多數患病的青少年沒有暴力傾向,但是那些具有暴力傾向的、在校園裏鬧事的青少年基本上都具有心理問題或精神疾病。
目前還不能肯定現在患有精神疾病的兒童數量是否比以前上升了,但有一點相當清楚,就是許多病兒沒有得到必要的治療。美國精神病學會1997年的報告稱,2/3的病兒沒有得到他們必須的治療。並且根據美國精神病學會的調查,即便是在包括精神健康部分的醫療保險中,大約有一半隻允許病人每年住院治療30—60天,並對門診次數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在這樣的情況下,相當多的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不能得到及時治療。而正因如此,校園裏的悲劇也是可以“理解”的。
毒品氾濫
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的調查,美國中學高年級學生吸食大麻的比例,從1992年的12%上升到了1997年的24%;吸食可卡因的比例從1.3%上升到了2.3%;酗酒的比例從27.9%上升到了31.3%。而美國司法部青少年司法和預防青少年不良行為辦公室的數據則顯示,美國青少年法庭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從1991年到1995年上升了145%。
因吸食毒品等而進行暴力犯罪的青少年的數目,目前還不是很清楚,但這個數字一定是相當大的。美國犯罪學家Kathleen M.Heide在其著作《年輕的殺人犯》中,整理總結了美國最近20-30年的幾十個有關研究。她發現,25%至70%的青少年殺人犯是吸毒者,或者他們作案時還處在毒品(包括酒精)的影響下。
上述美國家長禁毒教育研究會的調查還顯示,在1997-98學年中,有11萬學生攜帶槍支並同時吸食毒品,其中2/3至少一個月吸食一次大麻、海洛因、或其它違禁藥品。而那些涉及毒品買賣、與暴力犯罪團夥有瓜葛的青少年更加可能進行暴力犯罪,或者成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
包括1987年美國司法部一項研究在內的許多研究都證實,在美國吸食毒品和青少年暴力犯罪之間存在著相關關係。毒品(包括酒精)可以減弱人們的自控能力,使暴力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增大。特別是對那些手中有槍的問題青少年來説,這種可能性就更大。
當人們知道背後的這一切,恐怕就會對美國校園槍擊案及各種青少年暴力案件有了重新的認識——它們就是美國社會的一部分。
責編:劉園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