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橋下裝柵欄,是關懷還是驅趕?

    20多天前,鄭州中州大道的高架橋下,民工劉紅衛在寒冷、饑餓和疾病中死去。現在中州大道已禁止民工住宿。據網友爆料,在部分路段,有關部門還設了花盆和鐵柵欄以防民工落腳。現在鄭州最低氣溫已經零下,澆花的人稱估計這些花撐不了幾天就會死光。據了解,有關部門為民工準備了安置點,但民工並不領情。[詳細]

眾説紛紜

民工

露宿橋下,更容易找到活幹

我們並不是無家可歸。附近不分晝夜,都有貨車需要卸貨。工友們之所以喜歡露宿橋下,是因為更容易找到活幹。夜裏工錢更高,至少二百元。

要“找到活幹”,也要“不冷死人”

擺花是在逃避問題,不是解決問題,政府要解決問題就要衡量兩個利益點——民工的“找到活幹”,政府的“不能冷死人”,找到辦法,採取措施。

網友
記者

此舉固然立竿見影,但不免讓人聯想到畢節事件後“禁止入內後果自負”的垃圾箱。治標更需治本,“救火式”措施之外,改革僵化的救助手段,整頓露天招工黑市,才是相關部門的當務之急。

鄭州民工凍死高架橋下被擺滿花盆裝上鐵柵欄

其實,該地點500米內,有3個農民工安置點。東200米的地方,正在建一個能安置近百位農民工的安置點。300米外的豐産路辦事處也有安置點。東500米處,如意湖辦事處也有一個農民工安置點。

記者
網友

民工夜宿橋下不可取

民工夜宿橋下,一不雅觀,二不安全,三是風寒易得病。政府疏導或提供廉價的房子給他們住,這是善舉,城市裏如果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這個城市可能就不叫城市了,希望農民工能回家和父母、妻兒過一個幸福之年。

短暫救濟未能觸及“源頭”

救濟,只能救得一時,救不了一世。當農業不再受重視,自然就會逼迫大量農民進城,城市卻提供不了就職機會,那麼他們為了生活不得不以生命為代價。源頭不治,只是“堵”與短暫的救濟也是於事無補的。

網友

深度看點

現有救助制度多是為了美化城市形象

這些年來,國內很多城市都建立了一套還算完備的救助機制,應急救助、民政收容、社會救助等等。這些制度儘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為貧弱者提供一些援手,但更多是出於優化美化城市形象的考慮,而非真正從農民工的實際情況出發,提供更體貼、更人性化的服務。其救助的目的仍是希望這些人最好離開這個城市,這個過程越短越快,則救助的積極性就會越高。而這,與農民工進城打拼討生活的初衷並不吻合。很多人為什麼不願意接受救助?因為他們害怕被驅趕,從而失去駐留的自由。

——胡印斌 媒體評論員

應考慮在立交橋下建些零工市場

在露宿民工看來,之所以呆在立交橋下打零工,是因為立交橋下四通八達,找諸如搬運、建築等零活的機會多,而用工者時間長了也都知道大橋下自發形成的零工市場,如果民工晚上住到離橋下稍遠的地方休息,就找不到活兒幹,而他們幹活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從根本上講,若無法給民工提供一份能及時結清工資、又不耽誤農忙季節回家幹農活的工作,或沒有一個滿足民工求職需求的零工市場,即便愛心人士捐了不少棉衣棉被,甚至能給民工找到免費住處,也無法改變民工露宿橋下的狀態。

——溫中豪 《大河報》記者

解決民工生存困境是救助之本

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救助關愛弱者、貧者是底線,避免弱者更弱、貧者更貧是責任。積極的制度建設,是完善現有救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包括民間公益組織在內的全社會救助體系,是對農民工群體權益保障的落實。橋下農民工,他們渴望就業,擔心欠薪,節衣縮食,用微薄的報酬供子女讀書,謀求更好的生路。他們缺失的,不僅僅是慈善救助,也包括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等在內的權益。我們需要為這些無力者提供有力前行的最低保障——社會救助,更需要給予他們繼續前行的希望和力量。

——人民日報

觀點PK

支持 45963 支持,政府積極引導,以免悲劇再現

政府為避免橋下凍死人的悲劇再次發生,封閉高架橋下的區域,設置安置點方便農民工住宿,改善了農民工的休息環境,民工應該理解政府的用意,主動配合。 [詳細]

支持 45963 反對,是在變相驅趕,不夠人性化

無論在高架橋下露宿,還是等活,政府都沒有權力強制驅離民工。在高架橋下襬花盆裝鐵柵欄,是一種變相驅趕,沒有解決問題,反而逼得農民工沒有落腳處。 [詳細]

支持,政府積極引導,以免悲劇再現

發表評論*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

反對,是在變相驅趕,不夠人性化

發表評論*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

調查話題:如何避免民工凍死橋下的悲劇重演? 調查人數: 24536

你遇到過農民工夜宿立交橋下的情況嗎?

  • 遇到過
  • 沒有遇到過

民工寧願露宿也不願意去安置點,你認為原因何在?

  • 為了“搶活兒”養家糊口而做出的無奈選擇,同情和理解
  • 現有的安置點設置不合理,難以滿足民工住宿和打工的需求
  • 農民工對政府救助政策認知度低,申請救助的意願也低
  • 其他

你認為如何避免民工凍死橋下的悲劇重演?(可多選)

  • 政府與民工加強溝通,合理設置安置點,在安置點裏發佈用工信息
  • 完善社會救助機制,將農民工納入城市社會救助範圍
  • 提高民工的收入和地位,幫助農民工融入城市
  • 強化宣傳,提高農民工對社會救助的認知程度
  • 其他

往期回顧

留言板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