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信息裸奔,咋給隱私"打碼"?

    當你興致勃勃在網上掃貨的時候恐怕不會想到,填在快遞單上的地址、電話、單號等信息可能已經在網上被公開叫賣。有調查顯示,“最容易洩露的個人信息”的前三位,分別是身份證號碼、聯絡方式和個人自然情況。不止如此,在各泄密渠道的“圍追堵截”之下,大到職業、單位、教育背景、銀行存款、機動車登記信息,小到消費習慣、指紋、血型、病史……很可能早已被“一網打盡”。[詳細]

眾説紛紜

網友

互聯網是信息泄密的重災區

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就沒有安全可言,只要是能夠接入互聯網的終端設備就有洩露的可能性,更不用提那些在別人服務器裏的主動註冊行為了,所以原始的紙質保管重要信息還是最安全的。

推銷廣告苦不堪言

個人信息洩露問題真的嚴重,這個我自己深有體會。自從買了房,就天天收到裝修公司電話,現在又發展到天天接到各種股票證券短信和投資電話。本來工作就忙再加上沒完沒了的電話騷擾真是苦不堪言。是誰販賣了我們的信息?

網友
專家

個人信息洩露氾濫,原因首先在於能泄密的渠道無處不在,防不勝防。目前大多數老百姓仍將寄希望於從技術的角度來解決信息安全,自身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從而導致了大量由於自身原因造成的個人信息洩露。

面對信息被洩露,驚訝?憤怒?無奈?

個人信息洩露極度嚴重的今天,騙子、保險、地産仲介、證劵銷售電話搞得人人對陌生電話都很反感。剛剛看到一個迫切找工的人簡歷,打電話過去,一開口:“你好*先生”電話馬上被挂,然後拉黑名單,好在用手機打過去還是完成了溝通,否則彼此都可能錯過一次好合作。

網友
教職人員

故意泄密,誰給這些機構評級?

現在銀行、醫院、通訊等各種行業都在評論我們的信用等級,而我們的個人信息因為他們而洩露,試問誰來監督他們?誰給他們評信用等級呢?

誰還能給我安全感?

兒子5個月大了,我接到一個手機電話説,國家給予生育補助。沒等他説完我便打斷了這個騙局,然而對方卻正確説出了我小孩的名字、出生年月和生産醫院!

爸爸

深度看點

愛自拍,愛分享!“曬”出來的隱私

主動泄密的最原始方式是“信息共享”。很多朋友都喜歡在微博上簽到,曬行程,曬照片。説者無意,聽者有心,這樣做確實存在非常高的潛在危險。如今社交網絡風靡,許多網站在要求實名制的前提下,還希望用戶能關聯其郵件賬戶、MSN賬戶,美其名曰更準確地為用戶推薦可能認識的好友。還有一些網站為方便用戶註冊,可通過關聯微博賬戶、QQ賬戶等方式做到一鍵登錄。要知道,一旦網站獲得授權,共享了你提供的一切信息,你的一些個人信息以及交際圈就極有可能完全暴露給該網站。我自己就不做任何網站的關聯,每個網站都有獨立的用戶名和密碼,雖然麻煩,但是這樣做就大大減少了信息洩露的風險。

——王曉陽 復旦大學計算機專家

你被親密的手機“出賣”了嗎?

手機應用軟體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比較正當的用途多是用於分析用戶的行為、偏好、特徵、年齡以及地域等,從而改進産品功能。但手機通訊錄中大部分都是實名且關係密切的人,如果洩露,輕則垃圾短信、電話騷擾不斷,重則為詐騙等犯罪行為提供了方便。即使拿不到手機號碼,一些軟體開發商也可以通過分析手機用戶經常上哪些網站,看哪些類別的內容,綜合判斷出用戶的性別、年齡等,這樣就可以進行精準營銷。手機上網一定要安裝使用安全防護工具,免費的Wi-Fi要慎重使用。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兩個手機,一個專門上網,通訊錄裏不存任何手機號碼;一個專門用來打電話、發短信。這就能最大程度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

——趙佔領 IT法律專家

信息裸奔,必須“打碼加密”

困擾的人們,也鮮有個人起訴的案例。因為訴訟成本太高,往往得不償失。那些賣信息的信息掮客和買信息的營銷商家們尚未受懲,而受害者卻可能因維權不暢,而“二次受傷”。我們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也呼籲多年,之前也有出臺個人信息保護國標的消息;刑法修正案(七)也明確規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罪名。在數字時代,信息“全裸”變得極為便易。而我們只有靠信息保護的法律條款,違法必究執法必嚴,靠懲罰性罰款和影響性訴訟,為“無碼全裸”的個人信息打上一層層加密的“馬賽克”。個人信息“有碼”,隱私才能保全,生活才更有尊嚴。

——李曉亮 媒體評論員

觀點PK

支持 45963 會,相比網絡的吸引力,更怕洩露個人信息

網絡是個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保護個人信息,減少信息洩露的渠道。 [詳細]

支持 45963 不會,做好相應的安全保密措施,不能因噎廢食

在使用社交網站時提高安全意識即可,不能為了信息保密影響正常生活。 [詳細]

會,相比網絡的吸引力,更怕洩露個人信息

發表評論*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

不會,做好相應的安全保密措施,不能因噎廢食

發表評論*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

專家解讀

翟春陽媒體評論員

讓尊重他人個人信息成為社會風氣

事實上存在著兩種個人信息洩露,一是以非法獲利為目的,一是根本就不把他人的個人信息當回事。兩相比較,後一種更為棘手,或者説,後者正是前者生成的土壤。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恐怕還沒有學會“不經本人同意不要擅自洩露他人個人信息”這一文明常識。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加快立法進程是必須的,但讓“尊重他人個人信息”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同樣不可或缺。

白靖利媒體評論員

撐開個人信息的立體保護傘

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應當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立體保護傘。具體而言,政府工作人員當起表率作用,把保護公民信息當作職業操守。為此,除了加強保密教育,形成保密觀念之外,還應健全監督約束機制。既要打擊洩露公民信息的行為,更應全程監控收集、使用和披露公民信息的行為,從源頭上遏制缺口。要想解決個人信息洩露“頑疾”,最終還應回歸法治軌道。

李欲曉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織好保護個人信息的“法網”

保障公民個人信息的安全,維護公民隱私權,網絡安全法制建設勢在必行。應加快個人網絡信息安全及隱私保護的相關立法工作,依法加大對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在建立信息安全産品安全審查和管理制度的同時,還應加大監管機制的建設,加強互聯網技術保護措施。只有從國家戰略層面看待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才能真正還人們一片安全的天空。

調查話題:該如何保護個人信息,為隱私“打碼”? 調查人數: 24536

你的個人信息被洩露了嗎?

  • 是的,遭受過信息洩露的騷擾
  • 沒有,還沒發現被洩露的痕跡
  • 不清楚

個人信息遭到洩露,你最怕遇到什麼?

  • 匿名騷擾電話
  • 各種廣告、推銷
  • 利用隱私敲詐勒索
  • 電話詐騙等非法取財
  • 冒用信息從事非法活動
  • 其他

該如何保護個人信息,為隱私“打碼”?

  • 個人提高信息安全意識,減少泄密渠道
  • 加強監督個人信息持有機構,嚴懲“內鬼”
  • 完善網絡安全技術,提高網絡的可靠性
  • 完善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 其他

往期回顧

留言板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