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家統計局人口統計資料推算,我國30歲以下男性比女性多2000多萬人。未來10年,平均每年新進入結婚年齡男性比女性約多100萬人。北大教授李建新稱,剩女是個偽問題,剩男是個大問題。剩女多是主動選擇的結果,剩男則更多是條件所限的被動結果。男性適婚人口絕對過剩,他們有旺盛的情感需求卻又無法通過正常途徑滿足,若沒有必要的“安全閥”,必定帶來巨大的負面衝擊。[詳細]
自古以來,社會上沒有剩女,只有剩男,現今社會的“剩女”現象,諸君要睜大眼睛,清楚的知道,這是媒體“炒”出來的,而剩男問題卻是客觀存在,也是將來造成不穩定的潛在風險。
北大教授你錯了!大專以上的女性比同等素質的男性多的多,您覺得大專本科研究生女性會找個中學畢業的結婚嗎?真正痛苦的是底層和偏遠地區的男人。大城市男女數量是匹配的,而且是女的比男的多很多,唯一的問題是大家的價值觀不匹配,加上結識異性的機會少。
剩女是個偽問題,剩男才是大問題?
教授説的雖有點道理。可男的一般結婚時比女的年齡大,這樣28歲的男士可跟23歲的女孩結婚,也就是説男的超出女的人數的同齡人仍可婚配。而剩女之所以不是偽問題,是女的30,一般要找33歲以上的男的未婚的,就有點困難。可見教授發言還是脫離實際。
在一個很大的基數裏,大多數人都能找到滿意或者可以將就的另一半,亦肯定會出現遇不到合適的少數群體,而性別人數差異大也會擴張這一群體,所以,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作為群體的個人還是好好考慮下,為什麼剩下得就是你,這個問題。
現在男女平等,男女強人都很多,剩男還是剩女都不是問題,只要有共同語言,相互信任,相互包容,其他的都是可以創造的,至少我們很快樂!
在中國,絕大多數的剩女,是有穩定職業、有獨立的經濟基礎、自身可以實現良好生活供給的女性,這類人群中,不乏都市高端白領,因為對婚姻的高標準嚴要求,在挑選結婚對象時遲遲沒拿定主意,因而被婚姻剩下了。通俗點説,所謂剩女,不是嫁不出,而是沒挑著滿意的。屬“主動型剩一族”。但中國的絕大多數剩男群體,集中在低收入群體,這部分人,通常收入難以滿足生活需求,無力承擔婚娶,換言之,因為他們太窮,姑娘們不願嫁他!所謂剩男,才真是被婚姻生活無情拋棄的“被動型剩一族”。而他們,才是婚姻市場上,最可悲憐的人群!
一個人對於自己的婚姻有著一定的期許,有什麼錯?“剩女是個偽問題,剩男是個大問題”,裏面隱藏著對女性的深深歧視。按李建新教授所稱,“剩女多是主動選擇的結果”,這裡的女性多是指一些知識女性。“剩男則更多是條件所限的被動結果”,這裡的男性競爭力則相對弱一些。不難看出,李建新教授所理解的剩女和剩男,其實並不在同一條水平線上。他的潛臺詞是,知識女性們應該放低身段,而且只要放低身段,就能擁有婚姻。這無疑有點把知識女性當成村裏那個叫小芳的姑娘了,此舉或許能結束剩女,但其中只有婚姻沒有愛情。
專家預測過,到2020年,將有3000萬至4000萬處於婚育年齡的男士“被剩下”。面對這樣的數據,我們最需要的,從來都不是解釋,因為這是一種趨勢,無法逆轉,那唯一的可能便是去解決這樣的問題。如男性適婚人口絕對過剩,他們有旺盛的生理需求卻又無法通過正常途徑滿足,這該如何去做?而近年來頻發的群眾暴力事件背後,往往有剩男的影子,如此問題又該怎麼處理……類似的社會問題早已顯露,此時,我們最需要的顯然不是對原因“咬定青山不放鬆”,而應對結果進行預防,將社會問題減少到“最小”。
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近30年,預計到020年,我國將會出現大約3000萬“光棍”。男性適婚人口的絕對過剩將導致大量自身條件不好的男性成為剩男,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 [詳細]
在中國傳統的婚戀觀中,女性最理想的結婚年齡是25歲至28歲;從28歲起,她們的結婚機會就直線下降;而女性一旦超過35歲,想再找到理想配偶就很困難了。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