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繼“中國式過馬路”之後,“中國式接孩子”又成網絡熱門話題。馬路上車開得太快了,回家的路程太遠了,社會上的壞人太多了,娛樂吧店的誘惑太大了……每一個理由都牽動著家長。於是每到下午放學時間,全國各地小學門口便上演這樣一幕:家長們開著二輪、三輪、四輪等各式交通工具,早早就在翹首以待,人群之眾、秩序之嘈雜彷如集貿市場。中國式接送:撒不開的手,放不下的心。[詳細]
開車接送孩子看起來方便,但很容易造成擁堵,一旦堵上,汽車往往不如非機動車那樣容易疏導,因此開車接送孩子其實於人于己都不方便。在可能的情況下,建議家長不要選取機動車作為接送孩子的交通工具。
現在的車開的那麼快,一個大人過馬路都會提心吊膽。果每個開車的人對待馬路上的學生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無微不致,都能小心翼翼的讓行,一定會有更多的家長願意讓孩子鍛鍊獨立。
眾多家長無論男女老幼在孩子放學的時間聚集到學校門口,你擁我擠互不相讓,其熱鬧程度不亞於街頭鬧市。大家都翹首期盼眼巴巴地盯著學校門內的孩子,有時因為學生太多令家長眼花繚亂,還要在隊伍中仔細搜尋。此時此刻,還有哪個家長顧得了什麼交通規則和禮讓三先的風範?
“中國式接送孩子”引發網友熱議
現在的家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對於那些中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來説,過遠的上學、放學路上,潛在的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風險,任何一點差錯都有可能造成一個家庭不能承受的痛苦。“中國式接孩子”,很多情況下與溺愛無關,只是體現了家長們一種基本的安全訴求。
不少家長因為上班早出晚歸,沒有時間親自接送孩子,更不放心年幼的子女獨自上路,專門負責小孩上下學的接送保姆開始走俏。另外,小區拼車接送也悄然流行起來。
“中國式接孩子”不能簡單歸結為國民素質低下,也不能只是拿著國外的例子臨淵羨魚,而應考慮我國現實國情,給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予以“中國式解決”。總體來講,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人口較密集,優質教育資源又多集中在一些公立學校,這種格局不是一朝一夕能取得實質性改觀的。上學路程較長,呼籲家長承擔一定風險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又有些廉價和不負責任。所以,現在不是送不送、接不接的問題,而是怎麼接送、怎麼盡可能地減少擁堵、怎麼能高效接送、降低公共成本的問題。
學校不願推廣校車,最大的原因是費用高,安全責任大。學校如今租的是公交車,車況不錯,司機對沿途路況也熟悉。唯一難題是,車身沒刷成黃色,達不到校車的國標,還只能‘偷偷地做’。且不論租來的車能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校車標準,單是校車要求刷成黃色這一條,就難做到,如果你開一家租車公司,一台車租給別人每週用一次,還要車身涂成校車色,你同意嗎?為了確保學生安全,校車要求高可以理解。但在實際執行中,“高門檻”變相攔住了學校開通校車的積極性。
實際上,“就近入學”本來就是我國義務教育的基本原則。然而近年來,義務教育及學前教育的孩子上下學的距離呈現出越來越遠的趨勢。“就近入學”之所以得不到很好的落實,一是城市的“擇校風”,二是農村的“並校風”。很多城市的孩子為了選擇更好的學校不惜捨近求遠,而很多農村的孩子因為學校的撤並而不得不到較遠的地方上學。如果“就近入學”落實得好,校車的數量及其行車里程就會大大減少,校車事故肯定也會相應地減少;如果校車因為不需要而消失,校車事故自然也絕跡了。
社會上存在諸多不安全的因素,接送是對孩子的保護,父母也感到放心。 [詳細]
比起親自接送,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更重要,過度呵護下的孩子往往不會保護自己。 [詳細]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成熟度,附近治安環境、回家路程等綜合衡量,不可一味接送,也不可盲目“鍛鍊”孩子。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