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北京時間10月11日19時,瑞典諾貝爾委員會宣佈,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中國作家莫言。評委會給出的理由是,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社會視角融合在一起,作品構建了一個堪比福克納和馬爾克斯的複雜世界,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述傳統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莫言因此成為有史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獲獎後,他在微博上表示感謝朋友對他的肯定,也感謝朋友們對他的批評。[詳細]
在中國作家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中國文學界一直對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判標準有所懷疑,認為他們的文學鑒賞只局限于西方文學,是歐洲中心主義的體現。如今莫言得獎,證明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標準仍是堅守文學品格,保證了獎項品質。
這個獎談不上什麼中國的“突破”,它更多屬於莫言個人的成就和榮譽,以及他的幸運。如果有什麼他個人之外的東西,這個獎或許説明,隨著中國更加強大,並非只有反體制者才有被西方社會接納的機會。中國的主流不可能長期被拒絕。
褒貶聲中,我覺得有意義。一是肯定他的文學成就。他的敘事及崇尚“個人體驗”對中國文學有革命影響;二是中國文學在西方長期邊緣化。四大名著自感牛逼,出不了國門。除漢學界,少有人知曉。莫言在幫低迷的中國文學走上世界版圖。第三,獲獎後莫言一定會有更多説話的公共空間。
莫言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文學是負責記錄一個國家民族之心靈歷史的。所以,任何文學獎項,無論來自國際還是國內,都值得尊重,但也都只是一份帶有局限性的評價。對文學家的最高褒獎,最終來自於他所在國家的國民中經年累月積累的口碑。莫言獲獎的積極意義很多。而中國當代文學缺少現實主義力作的遺憾,仍客觀存在著。
一個作家,在趨同和從眾已經成為時尚和潮流的時代還能堅持個性化思考與寫作,莫言的確值得尊重。而這恰恰是作家尊重寫作服從良心的職業常態,當寫作也被集體馴化過以後,常態就顯得難能可貴。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有一個“你讀過莫言嗎”的調查,37%表示讀過。這個數據或許不能正確反映實際情況,但中國作家的翻譯和推廣亟需加大力度和有效性,也由此可見一斑。感謝瑞典翻譯家陳安娜對莫言的翻譯。莫言獲獎,她功不可沒。
中國文學乃至整個中國社會,有著濃郁的“諾貝爾情結”。長期的諾獎缺席,産生了一種圍繞“國際承認”的社會性焦慮。這種焦慮時而表現為一定程度的自我否定和懷疑,時而表現為對諾貝爾文學獎複雜而緊張的認知。莫言的獲獎,以及以莫言為代表的一批作家的創作,將使人們在欣喜之餘更加公允、客觀地認識漢語寫作的方位,從而更加沉靜地面對這片土地和自己的內心。
莫言通過自己獨特的創作,把高密東北鄉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隱秘在膠東平原邊緣的丘陵和平原過渡地帶的微地,擴展為世界性的中心舞臺。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莫言,既是對莫言文學創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對中國新時期文學三十年來整體創作成就的一種肯定。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高興。同時,已經極大邊緣化的文學,能不能通過這次諾貝爾文學獎而有所提振,併為中國文化轉型積澱更多的內涵,這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就像莫言自己説的,同樣一部小説,張三認為是黃金,李四也許認為是馬糞。我想,不管是莫言、村上還是任何人得獎,都會有人説:我心目中有比他更好的作家。此事的喧囂在之前之後都夠大家聊一陣子的,有人批評中國作家有諾獎焦慮症,其實觀者比作家們更焦慮。大家別急著狂歡和慶典,找莫言的書來好好讀上幾本,也許是對莫言最好的道賀。中國文學也且淡定,放下沸騰,繼續前行。
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文學界公認的權威獎項,有著優良的評獎傳統、嚴苛的評審方法及獨特的價值觀,獲獎是對作家的肯定。作家的作品會迅速譯成幾十種文字進入世界閱讀範圍,其世界性地位也因此確立。 [詳細]
諾貝爾文學獎只是一個獎,不能將其神化為世界文學的標準,也不能取代其他獎項。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而非獎項,能否獲諾獎存在偶然因素,作家只要其作品獲得世界範圍內讀者的認可,就可稱為大師。 [詳細]
第一,我覺得莫言和他的作品本身就有偉大的意義,已經在國內外獲得了很大的認可,而不是諾貝爾獎本身賦予他的這種意義。第二,莫言的獲獎,是中國新文化100多年發展的結果,但是不能因為莫言的獲獎而誇大中國的文化成就,其實我們一直有這種浮誇情緒。
莫言的獲獎是一個突破,這並不是説莫言的藝術成就已經達到了大師的級別,能夠與托爾斯泰等等文學藝術的大師相提並論。這次獲獎的意義在於,莫言是一位具有地道的中國氣派和作風的中國作家,他的獲獎能夠更大程度地幫助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明。
從中國作家來説,大家並沒有把諾貝爾文學獎看成一個至高無上的獎項。因為它也有很多非文學的因素。即便是文學的,也有很多偶然因素。所以不能把它太當一回事,它只是很有歷史傳統、很有影響力的一個獎項而已,不能把它當成中國作家的奮鬥目標和文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