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農民工:家鄉在哪?

    2012年新年伊始,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1年中國人口總量及結構變化情況。結果顯示,2011年,中國人口總量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出生人口性別比呈下降態勢,城鎮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 51%城市人口中有2億農民工,過年了,這2億農村人口的返鄉大軍踏向歸途。但是,他們回的那個地方還是家鄉嗎?[詳細]

第189期

  • 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 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出品
  • 責編:馮超

非常識

親人在的地方就是家鄉

    2億農民工,儘管一票難求,但絕大部分人還是會義無反顧、不惜代價地搶到一家回程的票,因為那裏有無人愛護的孩子,他們在平日裏被稱為“留守兒童”;有期盼已久的老人、母親,年邁的他們,再也無力承擔更多一次的分離,對“空巢老人”們來説,過年的幾天時間或許是他們全年的慰藉;也有將孩子送出山村,盼望孩子在大城市立足地父母,他們也知道,孩子所在的大城市也不是天堂。
     正因為有留下的和離開的,過年,自然是走出的人回到走出的地方,那個有親人等待的故鄉。十年、二十年,或者幾年之前,他們還在田裏勞作。回到故鄉,他們還會出一把汗,感受久違的農桑之樂。年味較濃的農村,更能呼喚起他們美好的寄望。

那個家鄉暫時還會接納他們

   在城市奔波忙碌了,一年,最愜意的無非就是買上一張回家的票,回到年味較濃的農村,兒時的玩伴或許都在,互相傾訴一年的勞苦。
     但是,不管快也罷、慢也罷,農民工回去的家鄉,越來越超出他們的想象。城市化是不可逆轉的潮流,家裏拆遷了,童年爬過的大樹不見了,當年玩耍的小河堆滿垃圾,家鄉越來越不像家鄉。當下一代城市里長大的農民工回鄉,他們對家鄉的記憶只能停留在想象。
     事實表明,作為農業大國,農民工的外出並未根本動搖農業本身。留下的人足以解決糧食問題,農業技術其實是在放慢腳步。事實表明缺少了農民工的農村,在全國範圍內,卻沒有直接導致農村勞動力成為大問題。
     暫時,他們還有情感的歸宿,但回得去家鄉,卻難回逝去的記憶。

非常識
過年了,回農村老家的一張車票可能是農民工們最大的願望了。

非常識

屬於農村,因為來自農村?

    這個問題似乎很容易回答,義無反顧的返鄉大軍,誰又能否定他們對家鄉的一腔熱情。農村是他們勞作、成長的地方,但二三十年的光景,第一代農民工漸漸老去。就像中國人“三代以上都是農民”的傳説一樣,三代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歸屬感。
     在中國人印象中,憨厚、老實、默默無聞的那一代農民工們已漸漸老去,他們從農村走了出來,為城市的建設與發展貢獻了自己的汗水與心血,年老後,很多人可能又回到了農村。幾十年勞動的積攢,他們為家人蓋起了新房,供兒女們完成了學業。
     但年輕一代的農民工已經和父母輩想得不一樣了,他們有些跟隨父母在城市的喧囂中長大,有些也或多或少體味著城市的繁華。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和他們的父母輩一樣,會回農村的故鄉過個年,但對故鄉的眷戀感漸行漸遠。更早地接觸城市,他們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來自農村了,那已經不是他們的根了。

城市真的接納他們了嗎?

    雖然,他們回不去,也不願意回到農村。但我們都知道,城市的胸襟沒有那麼廣大,他們促成了中國名義上的城鎮化,城市對這些打工者有著複雜的態度。城市離不開他們,卻又不敢對他們付出真愛。
     從農民工自己在城市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和溝通上來看,進城農民工尚沒有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沒有建立起以業緣關係為紐帶的社會網絡。除了不能否認地地域歧視,他們自己也缺少足夠的信心,有調查表明,農民工認為進城後最親密的朋友是一同來打工的老鄉,而城裏人排在後面。
     從城市這一方面來説,城市還不是他們的家鄉,他們是城市繁榮的締造者,卻必須躲在幕後,他們還不是城市的主人。家鄉的概念,隨著這一兩代人的焦慮感加劇,在人心中越來越模糊。這些漂泊的葉子,很難想到,如果城市不接納他們,有朝一日,將歸何處?

非常識
他們也是城市的締造者之一

非常識

農村:回不去的故鄉

    再過若干年,第一代農民工真正老去,他們是否還有意願回到那陌生的出生地安度晚年?新生代的農民工已經不會耕作,而且他們理所當然會一直生活在城市,農村,不管是老人還是青年人,他們再也回不去了,因為,他們早已成為城市的一部分。
     選擇城市是理性選擇較之農業收入較高的城市的結果。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務工,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對城市生活強烈地憧憬和依戀,強烈要求加速城市化的速度。城市在他們眼中,不僅是現代生活的體現,文明、進步、開放等生活方式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對原有城鄉分割帶來的不平等制度的反抗和逃避。
     城市生活意味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子有所教”。隨著工業化的推進,農村“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方式不復存在,或者不適應現代快節奏社會生活,這也加劇了農民工對城市的嚮往,他們已經無可能再回歸農村了。

城市:真正意義上的家鄉

    城市,這個他們灑下熱血的地方,不管恨也好,愛也罷,不能否認,他們無法再離開他們了。儘管他們可能一直背負著“農民工”的矛盾稱號,他們或許也沒有保險,沒有養老金,還在為一份體面的工作而奔波,為孩子的入學而苦惱,但他們已經離不開城市。
     當然,城市也需要他們。據研究,他們每年給城市經濟貢獻1萬至2萬億的GDP,但社會福利卻難以達到城市居民的水平。
     農民工這個稱謂本身即是農村人口在取得城市身份之前的一種過渡性的身份。我們還有機會,在他們還沒有變得太老時,讓他們跟上城市化與工業文明的腳步,一紙戶籍證不是問題根本,我們也在絞盡腦汁,問題會解決,但步伐應該更快一些。
     因為,城市,是他們的家鄉。

投票調查

您認為農民工屬於哪?

  •  他們參與締造的城市
  •  生養他們的農村
  •  説不清

投票  查看結果

農民工現在依舊把生養他們的農村當作故鄉,但他們正在變成城市的孩子,這只是時間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説過,21世紀影響全球發展的2個大事,一個是美國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另一個就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往期回顧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