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有不少傳聞稱,進入上海交通大學進修的姚明,在高等數學的期末考試中“挂科”,成績僅為38分。對此,姚之隊負責人章明基表示,姚明的高數並未“挂科”。體育明星讀大學已經不是啥新鮮事了,但他們在大學裏是學知識還是“打醬油”?[詳細]
第184期
像姚明一樣,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體育明星其實都選擇了進入大學,他們在為國家做出貢獻、功成名就之後,往往會尋找一所大學就讀。重回校園,幾乎已成為體育明星們的必經之路。
2002年,中國人民大學正式招收郭晶晶等10名中國跳水隊隊員,此舉是國內高校首次為現役運動員單獨開班授課。據《中國體育報》報道,截至2010年,北京體育大學冠軍班共計招生204人,其中包括43名奧運冠軍、102名世界冠軍和59名冠軍教練員。截至2010年6月,已有40名學員完成學習和論文答辯,37人獲得碩士學位,3人獲博士學位。
鄧亞萍從清華大學本科生到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被稱為退役運動員求學成功的典範,足壇名將孫雯成為復旦大學新聞系一名普通學生,並用了五年的時間修完本科課程。
對於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問題,國家有相關規定。2002年國家體育總局、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勞動保障部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規定:獲得全國體育比賽前三名、亞洲體育比賽前六名、世界體育比賽前八名和獲得球類集體項目運動健將、田徑項目運動健將、武術項目武英級和其他項目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可以免試進入各級各類高等院校學習,各級各類高等院校還可以通過單獨組織入學考試。
而各個高校對此也積極配合,據中國校友會網公佈的“2008年中國最受奧運冠軍青睞大學排行榜”顯示: 選擇就讀北京體育大學的奧運冠軍人數最多,有27人,成為中國最受奧運冠軍青睞的大學,其次有13人選擇中國人民大學,另外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
體育明星入學,基本沒有太大障礙,像姚明一樣進入高校的明星們比比皆是。
體育運動員一般從小就接受嚴格的訓練,無暇顧及知識學習,退役又是運動員們必然面對的問題,冠軍的光環褪去之後,通過學習以便於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更現實的層面是,雖然獎牌、獎金以及之後的廣告贊助等會給他們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但這些是不能滿足他們整個人生的。據報道,北京奧運金牌得主國家獎勵25萬元,還有從地方省市得到額外的獎勵,霍英東基金會頒發一公斤黃金以及8萬美元,再加上運動員的廣告代言收入,每塊金牌打底價值約為150萬元。
但奧運冠軍畢竟只是少數,而且像姚明這樣一直按美國商業運作模式運作並且獨具價值的運動員更不多。更多體育明星們是一錘子買賣,退役之後,再無優勢。所以讀書只是他們回歸普通人,繼續走人生道路的必要步驟。
由於各種因素制約,很多運動員並非在完全退役之後才開始上學,體育明星們往往比賽任務纏身,很難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再加上運動員們本來學習的底子就薄,學習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奧運拳擊冠軍鄒市明2005年進入上海體育學院,班主任介紹,鄒每年只有半年多的時間在體院讀書;丁俊暉是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2006級學生,他每年的只能在斯諾克賽季的休戰期,返回校園集中學習;跳水女皇郭晶晶自2002年就進入中國人民大學讀書,據報道至今仍沒有拿到畢業證。
高校一般對體育明星們都比較寬容,放寬學習的時限,普通的全日制本科生,高校一般規定學習時間不超過6年。體育明星們斷斷續續地學習,勢必影響到實際效果,難以達到普通學生的水平。
社會對體育明星免試進入高校一直存在爭議,高校們一般以“寬進嚴出”來回應,稱冠軍們可以免試進入大學,但會嚴格按照學校的教學標準嚴格要求運動員。
近幾年也出現了運動員退學的事件。2005年,劉國正以體育特招生身份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習,但沒有按照校方規定完成相應學業,最後以劉國正自動退學收場;2010年8月30日,一份擬清退307名“超學時”研究生的通知,出現在華中科技大學網站上,兩位奧運冠軍高崚和楊威身陷其中,引發熱議。
即使姚明真的挂科,或者運動員沒能完成學業,我們也沒必要苛責。畢竟他們在運動場上為國爭光所付出了很大代價。
但這種退學現象其實並不多見,很多運動員還是可以順利畢業的。早在2001年,劉翔就成為華東師範大學的學生,雅典奧運會奪金後,劉翔免試畢業,並被華東師大授予“優秀學生”稱號。隨後,劉翔又被推薦免試參加華東師大的碩博連讀。在訓練和比賽之餘,劉翔僅僅用了5年時間就獲得了體育管理學方向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不管有多少水分,大學招收體育明星一直樂此不疲,其實雙方做的是“各取所需”的買賣。
在北京體育大學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冠軍名錄上,都是奧運會、世錦賽和世界盃這三大頂級賽事的獎牌得主。有網友評論,有了這麼多冠軍的加入,北京體育大學的招牌更加閃亮,至於明星們在大學裏是否真正能夠學到什麼,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北京奧運會結束以後,不少功成名就的奧運冠軍成為了一些名牌大學的新生。奧運冠軍相繼步入象牙塔,但體育明星很難堅持上課,社會質疑體育明星是在拿榮譽換文憑。
社會體育學專家盧元鎮認為,冠軍班是高校的一種自殺行為,開設這樣的班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運動員再教育和再就業問題,高校免試招收世界冠軍是一種自貶身價。
如前所述,儘管國家政策層面鼓勵和支持運動員進入高校深造,但這對於龐大的運動員群體是杯水車薪的,僅有少數明星冠軍們有這種機會。中國第一塊冬奧會金牌得主楊揚表示,目前每年全國退役運動員有3000人左右。運動員免試讀高校只不過是近十年的事,大量運動員存在退役安置問題。
而且高校資源有限,有機會免試進入大學的只是少數成績突出的運動員。其他付出了同樣代價,但成績平平的運動員幾乎不可能通過參加高考進入大學,並且免試不等於免費,很多冠軍運動員也無力承擔高額學費。有運動員甚至稱,只有奧運冠軍退役後才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前亞運會男子舉重冠軍才力,退役後一身傷病沒錢醫治,只能在遼寧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保衛處當一名門衛,2003年6月因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去世;女子柔道奧運冠軍高鳳蓮甚至要拍賣自己的奧運會金牌,換取相應的生活費用;女子舉重前全國冠軍鄒春蘭,只能在長春市一家澡堂當搓澡工。
一度淪落到靠賣藝為生的退役運動員張尚武説,從1987年開始,至2005年退役,自己整整練了18年體操,但是退役後的生活卻一直非常艱難,“其實退役後的很多運動員,我的一些隊友,都面臨着就業困難,還有健康狀況惡化的情況。只是有的可能家裏面好一些,我算是境遇最悽慘的了。”
當然,不去上大學有些可能也是運動員自己的選擇,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至今活躍在公眾視線裏的成功退役運動員大多受過大學教育的熏陶。能不能繼續學習,對運動員的影響很大。
受教育是每個公民的權利,運動員也不例外,只要他在賽場上為國家留下了汗水,不管是不是冠軍,都應該享受相應權利,但權利也應該更加嚴謹而公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