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來,日本共同社發佈的民調數據顯示,野田佳彥內閣的支持率已經不足50%。而就在元旦前後,日本幾家報紙發佈調查:“誰是最理想的領導者”。現任大阪市市長橋下徹排在了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等歷史人物之後,理想度高居第五。橋下徹被譽為日本政壇的新星,去年年底,他以大阪府知事的身份參選大阪市市長。這一看上去“自降官職”的行為,對這位雷厲風行的政治家意味著什麼呢?[詳細]
第179期
想搞清楚橋下徹轉做市長到底是不是自降一級,級必須先弄清楚大阪府與大阪市二者的關係。“府”是日本一級行政區劃(一級行政區劃單位為都道府縣,全國劃分為1都、1道、2府、43縣)。大阪府除了包括大阪市之外還有幾十個市,大阪府是大阪市上一級的行政單位。從這個維度上看,大阪府相當於中國的省,而大阪市則相當於地級市。
但根據日本《地方自治法》,一些人口多、經濟發達的城市被設為“政令指定都市”,大阪市作為關係的重要城市就是其中之一。據資料顯示,都道府縣所擁有的80%的權利將被下放給政令指定都市,遠遠多於其他市,財政上基本能得到與都道府縣一樣的權利。大阪府對大阪市沒有什麼行政指導和行政命令的權力國內普遍認為日本的“政令指定都市”相當於國內的直轄市,橋下徹參選大阪市長並非通常意義上的降級。
在日本,人們若想成為公務員,可以通過兩種途徑,與同為議會制的英國政務官和事務官分途有些類似。一是通過文官制度下的官僚系統逐級獲得晉陞的,人們可以通過公務員考試謀得一官半職;另一種是通過民主選舉産生的,比如首相、知事(省長)、市長、議員等,選舉出的官員地位平等,出身為律師的橋下徹就是通過選舉,出任了大阪府的知事。通過民主選舉産生的官員並不屬於級別鮮明的官僚體系。無論是首相還是普通人,只要只要贏得選舉就可以出任知事、市長等職務。這種選拔制度也決定了橋下徹的選擇不涉及陞官還是降職的問題。
作為一名炙手可熱的政客,橋下徹自然有著自己的理想。早年間,身為大阪府知事的橋下徹組建了一個名叫“大阪維新會”的社團組織,在橋下徹擔任知事期間的計劃,大阪市將與周邊的幾個市整合成一個共有20個區的大阪都,這樣現行的“府-市-區”三重管理體制將會簡化成“都-區”體制,擴大大阪市的自治權。
有分析稱,到日本民間對大阪早有“隱都”的稱呼,大阪在戰時隨時會肩負起首都的職能(當東京淪陷或遭到毀滅性打擊時)。橋下徹更是積極推動將“隱都”變成地位與東京都相若的“大阪都”,強化第二經濟中心的地位。重振關西雄風的口號一經提出,橋下徹的支持率再次上揚。對他來説,全國第二城市的知事,遠比大阪府知事更有誘惑。
在橋下徹之前的幾任大阪府知事過分依靠財赤來刺激經濟,導致大阪府的財赤積重難返。橋下徹2008年(38歲)成為最年輕的大阪府知事後,把受5萬億日元負債困擾的大阪市公務員們召集在一起,説:“你們是破産公司的職員。”2009年,橋下還策劃了“水都大阪2009”大型活動,並藉著這個活動向世界宣傳大阪的水之都形象,借此為大阪的旅遊業造勢,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大阪。兩年時間不到,他就讓赤字的十一年大阪府扭虧為盈。
驕人的能力自然取得了回報,去年年底大阪地區的選舉中,除橋下當選市長外,“大阪維新會”的黨幹事長松井一郎成功當選大阪府知事,該會也取得了大阪府三分之二的議席。
解決財政赤字,削減公共開支也是較為關鍵的一步。在橋下徹當選市長後,他對屬下説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果忽視民意就請離開市政府。”並宣佈從自己做起,將削減30%的月薪和50%的退休金。對公務員開刀,也是橋下徹的一貫作風。有評論稱,在大阪地區,所有的市政系統,從公立大學到體育館圖書館直到自來水管道全部有兩套,大阪府一套,大阪市一套,這樣在系統開銷上浪費太大。橋下徹從上任大阪府知事開始就想要改統一安排市政系統以節約開銷。
在向原有的市政體系開刀,最終極的目標依然是實現他變大阪府為大阪都的“野心”,畢竟何種削減開支的政策都不如徹底裁掉冗雜的行政機構來的實際。據中新社報道,橋下徹提出取消府市的的雙重行政,可削減3成以上的工作人員,從而節省4500億日元的財政支出。
橋下徹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曾遭遇很多人的反對和批判,其中就包括前大阪市市長平松邦夫,據報道,為了順利推行“大阪都”計劃,橋下大膽放棄大阪府知事的職位,轉而利用自己的人氣去競選市長,達到擊退死對頭平松邦夫的目的。自己推進的大阪改革政策被人批為“獨裁”,但橋下徹反駁説:“見過吃完飯後會被妻子呵斥‘自己的碗自己洗’的獨裁者嗎?”
更為驚人的是,橋下徹認為現行的首相選舉制度急需改革。他曾在紀念憲法實施的典禮上表示: “日本國民必須要從國會議員手中拿回選舉首相的權力……在日本,每次由國民選舉國會議員,再由國會議員選舉出國家領導人。正因為如此,才常常造成國民的意識與首相的意識相背離。這也正是日本政治最大的缺陷。”
選擇做市長,選擇在選舉中力拼平松邦夫,橋下徹這麼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平松經常與自己“作對”。如前文所説,知事與市長並非上下級關係,都是平等的公務員,所以才會出現大官管不了小官的現象。
日本縣一級行政首長與市一級行政首長之間均有各自的權屬,主要還是對本級議會負責,受上級行政單位的左右較少。比如大阪府知事橋下徹要在大阪市推動一項改革,如果得不到大阪市長的支持,省長大人也只能望洋興嘆。比如之前橋下徹知事希望廢止的伊丹空港,就因平松邦夫市長的反對而擱淺。
事實上,橋下徹意欲推行“大阪都”計劃是日本地方熱議“大省制”運動的一部分。有評論稱,除民主黨與自民黨的權鬥外,中央與地方的權鬥也貫穿始終。由於日本憲法規定,中央與地方議會是對等並列關係,地方向中央要權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從早前提出的“首都圈”概念,到最近提出的 “東北州”,朝野對“大省制”的反應都非常正面,支持甚至採取實際措施推動“大省制”的政治家越來越多。
自民黨執政時期,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自民黨中央支持下,成功把“首都圈”計劃付諸實施;而現在,橋下徹的“大阪都”計劃也得到了自民黨的支持,用以弱化民主黨的中央政府。強調加強地方自治權,在議會制的日本,無異於給人民增權,民眾轉而支持敢於向中央要權的政客,也就不奇怪了。
在日本,地方議會與行政長官缺一不可。而一個政黨若想達到對某地區的實際控制,就必須在當地的議會中佔有多數議席。而橋下徹與他的“大阪維新會”則做到了這一點。相對於大阪府,大阪市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更為重要,當選市長只需對大阪市議會負責,自己的政令無需經過府、市兩級傳達,可以直接通過議會付諸實踐。市長的日子自然比知事要來的“輕鬆”。
也有研究稱,二戰後地方行政改革不徹底,機關委任事務制度仍有戰前殘余,保持有較強的中央集權態勢。地方自治體中的地方的實權仍然有限,地方首長總攬行政的現象仍然存在。這種趨勢在人氣超高、能力強、一直強調地方權力的橋下徹身上盡顯無疑。
與中央政府的首相內閣制不同的是,日本地方施行二元制民主自治體制。地方議會與行政當局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但實踐中,或在政治策略上則常常是對立的。大阪市地方議會對橋下徹除了要發揮配合、協調作用外,還應當發揮對他的抑制與監督作用,對地方首長的懈怠和失誤,進行恰當的糾正和預防,努力消除地方自治體與居民之間的隔閡。這也就不難解釋,我們看起來很好的公務員減薪政策在大阪也遇到了反對的聲音。
議會和行政長官形成了權力的相互制衡,同時,議員和政府的官員則是由民選産生。橋下徹可以通過民選控制議會,但多時候,選票是可以讓政治家低頭的。在日本一家電視臺的採訪中,當問到為何支持橋下時,受訪者説,這個人“想幹事”,不妨讓他出來試試,不行,再換掉也不遲。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政客去接受權力制衡的挑戰,失望之時再將其撤下,這就是議會民主的價值所在。
在日本當市長確實是個辛苦活,沒有公車坐,騎車上班也沒有警車開道,每年還不知要面對多少次地方議會的質疑,市民更可以在任期未滿之時將你彈劾。從地方到中央,日本的官場是名副其實的“走馬燈”,但好在燈一直在走,且一直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