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日本高考:“地獄”中的公平

    1月15日是2012年日本高考的最後一天,無數的“黑衣少年”將開始人生中最為關鍵的一戰。眾所週知,東亞三國的高考制度普遍殘酷,而日本高考更是被稱為地獄般的競賽。但同樣是高考,日本國內並無太多人指責制度的不公,雖身處“地獄”,但遊戲規則相對公平,結果如何,考驗的多是考生的意志和自身學力。 [詳細]

第183期

  •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 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出品
  • 責編:李漢森

非常識

第一關:“大學入學中心考試”

    這兩天所進行的日本高考,只不過是日本人進入大學深造的第一關,“大學入學中心考試”又稱為“全國共同學力第一次考試”,這是由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的“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所主持的全國統一考試,性質和我國的高考類似,但實際效力遠不及斯。
     這一關考試的目的是幫助各大學判定考生的高中教育水平,是基礎性知識認定考試。此次考試在每年的1月下旬進行。考試後,國立、公立、私立各大學自主決定其考生是否必須參加“大學入學中心考試”及參加哪科考試;考試的成績也將作為評定和錄取學生的依據等,由各大學自主選取;高考不分文理,共6科,考生可依據本人志願報考大學的層次,選擇其中的科目參加考試。

第二關:各個大學綜合測試

    在過了1月份的第一輪全國“會考”這一關之後,考生並沒有真正進入了“象牙塔”,還需經歷二次選撥。第二次選拔是由各大學自行主持並決定錄取學生的單獨考試,程序類似于我國的“自主招生”。針對考生的志願和特長,各大學主要測定考生的專攻知識和學業水平,考試是在每年3月上旬進行,考生可選擇參加多所大學的考試。
     主要方式分為三大類:“一般入學選拔”、“推薦入學”和“A0入學”。“一般入學選拔”以考試成績為側重點,是國立大學錄取新生的主要方式;“推薦入學”是私立大學招生的重要形式。以調查書、推薦書等資料為錄取新生的主要依據,部分學校還要進行面試或小論文的考試,更多的學校則是選擇完全地免除對學生的學力考試;“AO入學”(Admission Office),考生通過遞交自我推薦書,到大學面試和體驗教學,一般能獲得正式申請資格的學生都有極大被錄取的可能性。

最難關:考生自身的意志

    據旅日教授毛丹青的文章,“日本考生當天的服裝大都是黑色,就連監考老師穿的也是黑衣服,整個氣氛很嚴肅,有點兒被壓抑的感覺。”日本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上不同的大學,學不同的專業,一個人的人生將截然不同,這一點來看,中日韓三國差異並不大。日本高考題目一度向難題化、偏題化發展,電視臺的娛樂節目經常搬出高考原題為難嘉賓,諷刺“這種題目連研究人員都不一定能做出來”。
     為了金榜題名,考生和家長都會謹遵“四當,五落”:如果每天拼命學習只睡4個小時,就能考上大學,要是多睡一小時,每天睡5個小時,就會落榜。由於學校沒有補習班,課外私塾成了幾乎所有高中生的選擇,而往往全科補習班的學分就要高達100萬日元(7萬人民幣左右)。時間、金錢、青春,日本考生很少“拼爹”,拼的是意志。

非常識
日本考生當天的服裝大都是黑色,就連監考老師穿的也是黑衣服,整個氣氛很嚴肅,有點兒被壓抑的感覺。

非常識

教育資源足,一府縣一大學

    日本政府在設置公立大學時,充分考慮到各地域之間的平衡,其中“一府縣一大學原則”就是象徵性政策。1948年6月,日本仍處於戰後改革階段,確立了保證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文部省認為應當避免大學在大都市的過度集中,同時確立了每一個府縣都應當有一所國立大學的方針。它的具體內容包括:北海道、東京、愛知、大阪、京都和福岡等特別區域外,應當在同一區域內將官立學校合併為同一所大學;國立大學不得跨府縣設立學部或分校等內容。此後,日本一度實行高等教育地方分散化政策,作為日本全國綜合開發計劃相關的一個國家性政策。
     雖然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以及私立教育的放開,私立大學的涌現開始瓜分教育資源,但日本政府一直本著縮小教育地區格差的思想進行改革,地區格差也在逐年減小。這樣的政策保證了日本各地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更緩解了由教育壓力帶來的城市人口集中。

誰都能參與,年滿18就能參加

    在日本,所有在大學入學年度4月1日年滿18歲的人都有參加高考資格。在應屆生和社會考生外,“浪人”是日本高考中較為特殊的群體。據報道,日本社會習慣將高考落榜生通稱為“浪人”,之所以叫“浪人”是因為這部分人沒有參加工作,專心致志地參加各種補習班或者自學,準備第二年參加高考,多少和過去沒有固定職業,專心練劍的日本“浪人”有相通之處。這個略帶悲愴和無奈的稱呼後面是各種失落者:在家自學的叫“宅浪”,一次高考失利的稱“一浪”、二次失利稱“二浪”、三次以上統稱“多浪”。而其中不滿于現在就讀的大學而要報考其它大學的則被稱為“假面浪人”。日本的大學雖然很多,升學率每年都在50%以上,但能升入自己理想學校的不到30%,所以“假面浪人”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大學能自治,選拔結果相對公平

     與我國高考招生多由政策指導不同,在日本,大學入學考試的結果相當程度上由大學自主決定,大學可以根據自身學校的特點、辦學理念、專業特色來選拔學校認為適合的人才,伸縮度很大。另一方面,日本各大學招生入試政策在宏觀上並不是完全不受約束,文部省每年都出臺各項宏觀政策和措施對各大學的招生進行方針和政策的指導。可以説,中央政府與地方各大學在招生入試政策的的互動方面,日本是相對成功的一個案例。
     日本高考試卷全國統一,各大學在此基礎上的分數線劃分也就不會産生地域差異。東京、京都等名校自然不會對本地學生有分數上的照顧。再加之統考的分數並無特長生、優秀學生獎勵的加成,特長和優秀品質均由招生學校來判定,因此日本高考的結果顧及了差異的同時,更沒讓考生對公平失望。

非常識

三次改革,高考制度最終確定

    滿足考生對於公平的追求,是日本改革高考制度的總方向。經過三次改革,日本的高考制度才得以確立。二戰以後,日本在美國的指導下,1948年曾倣照美國大學入學考試SAT而設立“入學適應性檢查”,但是由於此項考試使學生負擔加重,受到很大非議,1955年文部省取消此項考試,改為各大學自行招生。1963年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又建議進行統一的大學入學測驗,但只有少數大學採用,學生們強烈反對,1969年停止。1975年日本國立大學協會主張進行兩次大學入學考試:第一次為全國統一考試,第二次為各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從1979年起至今,兩次考試成為了基本模式。
     三次改革均適應了教育狀況的發展變化且改動頗大,這對於敢於修正錯誤的日本來説並不意外。面對傳統力量的巨大慣性,文部省一直站在招生制度改革的最前沿,不斷地在與各大學的自主招生之間尋找著平衡,試圖最大限度地保證高等教育機會的均等。

“學力崩潰”等現象也曾讓人擔憂

    不過日本教育近年來也面臨著危機——學生文化素質的滑坡。近年來,高等教育總體規模還在擴大,大學的入學率也在不斷地增長,可是參加高考的總人數卻在減少。為擺脫嚴峻的招生危機,各私立大學為積極拓展生源,都在大幅度的削減考試科目,降低對考生學業要求。
     近年來日本各種媒體頻頻報道諸如“學力低下、“學力崩潰”、“學力危機”的現象,大學生學習能力的下降已經成為毋須質疑的事實。日本大學生學習能力下降,同大學實施推薦入學和“AO入學”招收學生人數的增多息息相關:據統計1999年度只有13所私立大學實施了“A0入學”,而2007年度已經升至454所大學。2007年度日本私立大學的新生有50%以上,沒參加學力選拔考試就入學了。

但好在教育平等的理念沒有丟

    據報道,日本某一大學的校長甚至認為日本國憲法第26條規定任何人都有機會按照其能力平等地接受教育,因此日本的入學考試是違反憲法的,學生進入大學根本不需要考試,如果超出招生指標,那麼由抽籤決定才是最公平的。
     雖然有著種種擔憂,但無論學力下降與否,參考的機會一直是公平的。無論高考政策、法律規定和社會意識等方面,機會均等是最高的理念。早在明治維新時期,明治政府就開始大力推行全民義務教育,做到最大限度地讓每個人都能有機會接受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糾正地域格差也早在“二戰”之前就成為政府的政策課題之一。二戰後,保障教育機會均等的條款不僅寫進了憲法,而且成為新出臺的《教育基本法》的核心理念。其後的多次改革,雖然形式不同,但由於有了公平作為主心骨,這一路下來,才沒有“日本家長到文部省門口呼喚高考公平”之類的新聞見諸報端。

投票調查

如何看待東亞各國的高考制度?

  •  以考定終身,公平
  •  一考定終身,不公平
  •  説不清

高考對當今社會重要麼?

  •  很重要,考得好能改變一個人
  •  不重要,考得好不如爸爸好
  •  無所謂,愛拼才會贏

高考選學校,您最看重什麼?

  •  學校所在地區
  •  學校名氣夠不夠大
  •  能否滿足自身愛好

投票  查看結果

凡是制度,都有其缺陷和歷史局限性,日本能夠站在考生的角度來維護教育公平,善莫大焉。

 往期回顧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