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那些不一樣的年味

    一年又一年,在年年往復的過年活動中,一些中國人開始慨嘆,中國的年味變淡了,一些傳統消逝了。事實上,在中國的周邊,也有一些國家過著春節。看看他們的年味,也許你會覺得,並不是年味變淡了,而是我們太過急躁,失去了真正過春節的心態。[詳細]

第190期

  • 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 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出品
  • 責編:邱天人

非常識

    中國人過年大多是和家人一起過。韓國人的春節也很相近。不同的是,許多中國城市家庭中漸漸淡薄的“祭祖”活動,卻在韓國作為春節活動的核心。家族的聚集使得年味無論如何也淡不了。

新年第一天祭祖活動是過年的核心

    韓國與中國人一樣,有過陰曆春節的習慣。中國人每到除夕會話很多時間做“年夜飯”,而韓國人也在過年的前一天,聚集全家人一起製作祭祖的飲食。由於祭祖飲食是供奉給祖先的食物,因此必須誠心誠意並兼顧美觀製作。祭祖飲食根據地區而多少有點差異,供品種類大致有20種,食物的製作相當費時,這也與年夜飯頗為相似。每到年節,在廚房進進出出整天忙碌的女生都會患上‘年節症候群’,意指年節前就會莫名開始頭痛、身體不適的症狀。
     在中國人以往的習慣中,過年祭祖的時間可能是在除夕前一天,或是小年夜,或是在新年到來以後,而韓國人就在新年第一天。當天清早人們起來梳洗,穿上新年服裝,然後舉行祭祖儀式。祭祖意指追思感恩辭世的祖先,供奉上準備的食物,行大禮的儀式。韓國人認為祖先會在這天回來享用子孫們誠心準備的食物。祭祀時首先把寫著祖先名字的牌位擺放在桌上,供奉上各種食物後,子孫們斟酒向祖先行禮。含有對祖先的感謝,和祈禱新的一年庇祐子孫們的涵義在內。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中國人無暇在春節前後額外安排祭祖。然而韓國人這樣的祭祖活動,卻是怎麼也忽略不了的。

不是年夜飯,而是“新年飯”

非常識

    與中國人吃的“年夜飯”不相同的是,韓國人在除夕準備的食物,必須等到第二天祭祖活動以後才能吃。在年初一早晨的祭祀結束後,大家一起享用準備的食物。過年早上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就是“年糕湯”了,白色薄薄的年糕加上牛肉等材料一起熬煮的湯。韓國人認為在過年吃年糕湯,即代表自己又增長了一歲。 用餐完畢後,即是向家里長輩歲拜的時間。晚輩向長輩行禮,長輩送晚輩‘今年也要健康’‘快點找個對象結婚’等祝福的話語,並給予壓歲錢,這也是小孩為何喜歡過年的原因之一。

非常識
韓國春節稱為“舊正”。圖為家族團聚過節,晚輩向長輩行禮的場景。

非常識

    明治維新後,日本宣佈廢除陰曆的使用,從1873年1月1日起改用太陽曆計日,原來的陰曆便稱之為舊曆。不過,日本人在啟用西歷後,仍然把每年的最後一天稱為“除夜”或“大晦日”。而原有的慶祝新年的方式,也被基本原封不動地移到了新的新年之中。日本人的年味則更注重神明,也更加純粹。

嚴謹的除夜鐘聲

    除夜之鐘是日本佛教每年在新舊年要做的事情之一。每到除夜0點左右。各大寺院都要進行撞鐘。與中國年夜有些地方的撞鐘不同的是,其次數有108次之多,這種次數據説象徵108中苦難的除去。一般的做法是:僧人先向鐘合掌致意,然後在除夜0點前敲完107下,最後剩下的一撞留到1月1日新年到來之時。昭和27年(1927年),現在NHK電視臺的前身JOAK的廣播部門第一次轉播了東京上野寬永寺的新年鐘聲。後來這種轉播逐漸成為常例。現在NHK每年的跨年節目《去年來年》都會轉播全國各地寺院撞鐘的實況。相比中國一些地方的寺院,卻只把撞鐘看做賺錢的方式,只要能出高價,就能親自敲鐘;也不限次數,人們只要出錢也能任意敲鐘。鐘聲成為玩具,而不是滌蕩心靈的象徵。

虔誠的神社參拜

    同時日本人也會在新年第一天的淩晨去神社參拜氏神,一般是到住處就近的神社。但也有一些人會去有名的大社,例如明治神宮、熱田神宮。NHK《去年來年》節目中,也會轉播這些大社的參拜圖景。公共交通也會為了方便人們參拜而持續運營。相比中國,參拜寺廟卻演化成了搶“頭香”,人們提前很多時間等候,又花費許多金錢,只是為了所謂的“彩頭”。滿溢的商業化氣息讓年味蕩然無存。

非常識
在日本,新年首次去寺院或神社的參拜,稱為“初詣”。
非常識
越南過年要吃“年粽”。這種粽子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形狀就像一塊磚頭。

非常識

溫暖的氣候帶來了繽紛燦爛的花市

    越南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由於氣候溫暖,花市是越南春節的重要活動。比如河內,春節前約10天,花市就開始熱鬧。越南人最愛的年花有劍蘭、大麗菊、金桔和桃花。除了鮮花、盆景,花市還出售氣球、綵燈、玩具、年畫、春聯、年曆等,把相連的幾條街道裝點得五彩繽紛,喜氣洋洋。相比之下,中國雖然近年來漸漸恢復了原來的“廟會”,然而這種類似重新挖掘出來的傳統,則來了太多商業的氣息。

上街“採綠”的除夕夜也有不一樣的年味

    中國人在除夕夜會在家吃飯並觀看電視,除夕夜的越南人卻會穿上節日盛裝,不約而同擁上街頭,有些年輕女子還穿上越南旗袍這種場景到頗像中國的元宵節。零時,當電臺播出越南國家領導人的春節講話後,節日氣氛達到高潮。隨後人們還採一根樹枝回家,這風俗叫“採綠”,在越南語中,“綠”和“祿”同音,“採綠”就是“採祿”,意味著把吉祥如意帶回家。街頭的熱鬧場景與中國除夕夜街道的清冷完全是兩個世界。如果説不看春晚覺得除夕夜無所事事缺乏年味,那麼越南人的做法則無疑是另一個範例。

投票調查

您喜歡過年嗎?

  •  不喜歡,過年沒有年味了
  •  喜歡,過年有很多樂趣
  •  説不清

投票  查看結果

春節確實不僅僅是中國人的節日。在我們總是感覺年味為何變淡的時候,看看我們鄰居們,他們過春節的方式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無論祭祖、拜神抑或慶典,讓春節回歸節日的本質,才能讓我們享受生活的美好。

 往期回顧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