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四川篇】一次“現象級”的文化供給側改革試水

中國新聞來源:四川日報 2017年04月17日 19:5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絲路之魂”大展期間,上百萬觀眾來到成都博物館參觀。 本報記者 郝飛 攝

  ——“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帶來的思考(一)

  □本報記者 王代林 吳曉鈴

  這是一條令人驚嘆的數據鏈:0 →1 → 108萬 → 2000萬。

  從幾乎零基礎,到借力28省文博單位舉辦“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以下簡稱絲路展),到創造出108萬人次觀展的記錄,再到與互聯網上逾2000萬網友的互動……去年12月27日至今年4月10日在成都博物館舉辦的絲路展,演繹了一場“現象級”文化盛宴:普通觀眾以走進成都博物館看展覽為新風尚;專家學者在已有關於四川作為南絲路起點的共識基礎上,又深入討論四川與北方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密切聯絡。

  絲路展為何這麼火?展覽落幕,思考繼續。

  “絲路展以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式,從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文化軟實力、傳統文化宏揚和發展的角度,創新出全新的文化産品,創造、培養、引導了新的文化需求,並創造了一種新的博物館生活方式。”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李明泉認為,絲路展是四川一次成功的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水,為文化領域如何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提供了一種範例。

  無中生有“活”産品帶來新的文化價值

  100余天進場觀眾108萬人次是什麼概念?

  在國外,2015年躋身英國年度最熱展覽行列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時尚大展《亞歷山大·麥昆:野性之美》,34.5萬人次觀展;在國內,大型綜合博物館,大多一年的觀眾人次在兩百萬左右,敦煌莫高窟全年客流量被控制在一百二三十萬左右。

  擁有眾多國寶的特展可免費參觀是什麼概念?

  著名的大英博物館免門票,但特展賣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雖然特展免費,進博物館卻要買門票。國內博物館舉行特展,大多要單賣門票。絲路展,是一道罕見的免費大餐。

  “這次策劃的精彩之處,就是以天府之國四川為視角,以此來觀察和貫通‘絲綢之路’這一名稱所蘊含的文化交流的大局面。”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盛讚絲路展獨具匠心的大視野。

  鮮為人知的是,絲路展的展覽創意和品質形成,經歷了一個“從0到100”的昇華過程,猶如變魔術般地“無中生有”。

  2012年,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出土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織機模型,由此引發了四川文博人的思考。學界對四川作為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沒有爭議,但四川和北方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關係,一直沒有明確定論。

  一個念頭,在時任成都博物院院長王毅的腦海裏閃過:“既然這次考古發現能用實物證明漢代成都就是織錦之城,我們應該用一種什麼方式來重新梳理和思考四川與絲路的關係呢?”

  2015年,這個靈感火花遇到了“燃點”。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在和成都博物館交流時透露,四川在“一帶一路”上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是推廣敦煌文化不可忽視的地方,尤其是四川人為敦煌文化的保護傳承作出了傑出貢獻。

  思路豁然開朗:攜手絲路沿線兄弟省(區、市),在成都舉辦絲路文物大展。

  獨特創意得到積極響應,絲路沿線28個省(區、市)的72家文博單位,拿出各自鎮館之寶的10%,共計200余件套精品文物。敦煌也慷慨赴展:8個精品復原石窟再加70幅敦煌臨摹壁畫及上百件精品文物。此外,還有60余件來自新疆石窟與麥積山石窟的壁畫、彩塑精品。

  圍繞敦煌石窟藝術和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兩條主線,一個高品質的文物展成型。

  王毅頗有體會地説:“文博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要義是要提高供給質量,把敦煌和絲路各種靜止的文物資源以創意創新的方式有效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活’産品,令展覽有了新鮮的獨特視角,從而産生了新的文化價值。”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