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四川代表熱議習近平脫貧“繡花”論:繡得精準才能繡出特色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青年網 2017年03月12日 10:2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3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劉尚君 劉洪俠 郭蕾)回憶起3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的場景,來自民營企業的基層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依然十分激動。他告訴記者,在習總書記向他提出中藥材有沒有市場、市場穩不穩定等務實問題後,他不僅感受到“總書記對我們社會的發展非常了解,對企業的創新創造也特別重視”,更有內心深深的感動。

  “我當了5年的人大代表,在最後一年能跟總書記共商國是,能把來自基層人民的聲音講給總書記聽,我這個人大代表之前所做的工作就沒白做!”這是耿福能的心裏話,也道出了四川團代表們的共同心聲。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任職的五年中,這是習近平第一次參與四川團審議。但是,四川這個地方,習總書記卻並不陌生。

  四川,鐘靈毓秀卻多災多難,物産富饒卻也囊匣如洗,民族眾多因而文化多元,它的每一次重生與蛻變,發展與進步,都時刻令習近平總書記掛念於心。

  四川改革發展、加強災後重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做好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藏傳佛教寺廟管理工作、打好彝區脫貧攻堅戰、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會上,習總書記在聽取王東明、駱雲蓮、唐良智、甲登·洛絨向巴、林書成、耿福能等6位代表的發言後,就四川正面臨著的真實問題發表意見。他在講話中指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紮實開展創新創造,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懇切的言語,真摯的期望,無不讓會場內外的代表和幹部群眾深受鼓舞。

  全國人大代表王安蘭(左)為“擼起袖子加油幹!”點讚。中國青年網 劉洪俠攝

  脫貧要下一番“繡花”功夫,繡得精準才能繡出特色

  對於全國人大代表、茂縣新紀元電冶有限公司員工王安蘭來説,今年的“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令她終身難忘。

  作為少數民族的代表,會上,王安蘭和其他代表一起向總書記獻上哈達、羌紅,表達了對總書記的敬意和對祖國的美好祝願。

  驕傲和自豪,是王安蘭內心的真實寫照。她説,總書記非常關心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讓她最感動的是,習總書記講到“精準脫貧要有繡花的功夫,就像羌繡一樣,一針一線,繡得精準,才能繡出特色。”

  脫貧攻堅,始終是四川改革發展必須打贏的硬仗。

  習近平指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我們黨立下的軍令狀。直擊四川地區的脫貧難題,他表示,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要繼續選派好駐村幹部,整合涉農資金,改進脫貧攻堅動員和幫扶方式,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古路村黨支部書記駱雲蓮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洪俠攝

  “總書記説的繡花,我理解有兩層意思。第一就是不能把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貧困戶落下;另一個就是每個地方的脫貧攻堅工作都要因地制宜,不能把別的地方的方法拿來就用,因地施策才能對症下藥。”對於總書記所講的扶貧“繡花”,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古路村黨支部書記駱雲蓮聽完感受頗深。

  古路村位於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大渡河大峽谷絕壁之上,是整個雅安市唯一不通公路的行政村。因為地處懸崖之上,道路難走,它被人們稱為“懸崖村”。

  駱雲蓮介紹,在2002年之前,村民上下山的唯一通道就是懸挂在懸崖上的“藤梯”,無論老弱婦孺,都要從海拔高度1400米到2500多米的“天梯”攀爬而過。

  這些有關“懸崖村”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一直記在心中。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習總書記表示曾在電視上看到有關涼山州“懸崖村”的報道,看到村民們的出行狀態,尤其是孩子們爬上爬下的情景,他感到很是揪心。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