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 題:奏響民生時代新篇章——“十三五”開局改善民生一年間
新華社記者樊曦、趙文君、王優玲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不斷推出民生新舉措,一系列民生政策相繼落地開花,民生改善取得切實成效。
共享發展,築牢民生之基
改善民生的目標是什麼?是讓人人共享發展的成果。
“種一坡,收一車,打一籮,煮一鍋”,這樣的貧困曾是河北省尚義縣十三號村的真實寫照:村裏無人居住、房屋閒置破損的宅基地曾佔七成多。如今,這一幕已經成為歷史。走進村子,整齊的道邊楊樹、太陽能路燈,青磚紅窗、造型別致的窯洞,猶如身處畫中。
60歲的村民董文軍和老伴不僅參與窯洞經營分紅,還有看護山上藥材、賓館打工等多項收入。“以前臨近冬天,才坐騾子車到縣城去買炭火。今年7月份,我就買回來了過冬炭火,拖拉機直接送到家門口。”
十三號村的變化是我國脫貧行動的一個縮影。今年,我國第三次提出了年度千萬減貧計劃,《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正式印發。
“中央出臺的各項政策舉措,是我國扶貧開發的制度性設計,是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重要舉措,關鍵是要真抓實幹,把好政策、好舉措落在實處。”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説。
如何讓剩下的困難群眾都“跟上來”“不掉隊”是我國奔向全面小康路上必須面對的考驗。
因地制宜,找準適合本地的扶貧脫貧方式成為各地的行動重點。在山東即墨市大信鎮梁家荒村,村支部書記張啟倫告訴記者,村路兩邊裝上了嶄新的LED路燈,70多戶村民現在用上了空調,“太陽能屋頂發電不僅夠自家用,還能上網賺錢”。
據國網山東公司介紹,即墨市供電公司幫扶村裏一戶人家的屋頂光伏發電裝置面積為6.6平方米,全年平均每戶每天發4.8度電。昌邑市供電公司幫扶50戶“光伏下鄉”扶貧推廣項目,每個農戶每年可增收2500元左右。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決心,更是承諾。不久前,我國發佈《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明確將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構建起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脫貧攻堅責任體系。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體現在‘一個都不能少’,不能有人掉隊;‘一項都不能少’,某一個重要方面發展滯後,都會影響全局。”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説。
攻堅克難,回應民生關切
改善民生的關鍵詞是什麼?是“以人為本”。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5.9%,但重點民生領域如教育、科技、社會保障和就業等領域支出增幅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教育支出增長13.3%;科技支出增長14.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4.6%。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河南省商丘市,記者看到,便民服務大廳設立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服務窗口,為返鄉創業者提供政策諮詢、致富項目、技術培訓等服務,吸引更多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當地有關部門在節假日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期間,發佈轄區企業用工信息,在企業和返鄉務工人員間牽線搭橋,實現返鄉務工人員與企業崗位快速對接。
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萬人的目標任務。
穩住就業“基本盤”之外,今年以來中央和地方出臺完善多項民生措施,進一步織密民生“安全網”。
——全國1億多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得到提高;
——20個省份相繼出臺文件,對本地區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作出規劃部署;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搭建多元化人才選拔平臺。今年各地陸續公佈高考改革實施方案,取消和調整不少加分項目。
在上海,“補短板”被列為2016年“一號課題”。閔行區許浦村曾是遠近聞名的“城中村”。半年多來,一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攻堅戰在這裡打響,基本拆除違法建築57萬平方米,關閉各類非法生産經營企業256家。原先那個小橋流水的江南村落又回來了。
“現在,很多村裏想幹的事情都能幹成了。”村支書錢國忠説,改革增強了基層的戰鬥力,歸根結底還是讓老百姓受益。
砥礪前行,釋放民生紅利
改善民生的標準是什麼?是看能否有效回應民眾心聲和訴求,釋放發展紅利。發展路上,改善民生的關鍵在於進一步聚焦難點,要用改善民生的新成效不斷提高發展“成色”。
兒科醫生短缺是我國兒科醫療發展的一大瓶頸。不久前,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六部門公佈《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到2020年,我國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2張,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9名,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提供規範的兒童基本醫療服務。
“改革提出的硬指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倒逼各地加快兒科醫生的培養力度,緩解目前兒科醫生少、床位缺的現狀。”四川省人民醫院小兒外科主任劉文英説,這對孩子、家長、醫生來説都是熱盼的福音。
一張小小的身份證也是民生的“大問題”。7月1日起,《關於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挂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正式實施。從此,在大中城市工作、生活的非本地居民,可就近換領、挂失申報、補領身份證。
“以前丟一次身份證就要往返兩千公里回家辦。”在北京打工的湖北姑娘焦越説,“現在好了,北京也能給我們這些外來的孩子辦身份證了。”
小變化折射的是民生的大進步。截至9月底,已經有26個省份的居民可以在北京實現身份證異地辦理。讓公共服務更便捷,讓人民群眾少跑路。
民生改善無止境,改革唯有“進行時”。
12月1日起,全國實施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兩證整合”。如今,個體工商戶只需填寫“一張表”,向“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辦理營業執照。個體工商戶如需招聘員工,可以直接辦理社保等手續,不再需要辦理社保登記證。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對改革開放以來截至2015年底印發的政策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重點針對不利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以及不符合簡政放權形勢要求的規定,該委共廢止失效文件1680件,修改4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