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十三五"開局改革攻堅一年間:點燃經濟新引擎

中國新聞來源:新華社 2016年12月07日 19:5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 題:以改革之火點燃中國經濟新引擎——“十三五”開局改革攻堅一年間

  新華社記者王希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

  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全面深化改革在爬坡過坎中闖關奪隘,于激流險灘中奮楫向前,呈現出全面鋪開、縱深推進、多點突破、協調平衡的積極局面。

  改革之火,點燃經濟新引擎,為中國經濟航船破浪前行注入了澎湃動力。

  一個主攻方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作為經濟景氣的重要先行指標,11月份我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1.7%,是近兩年高點。此前,工業品出廠價格結束了連續四年半的負增長,自9月起連漲兩月。

  數據傳遞出的向好態勢,本質上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一些落後産能退出後,我國供給領域供求關係正發生積極變化。”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説。

  按照問題導向,今年以來,我國結構性改革緊緊抓住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這一戰術關鍵點持續發力,步子之大、效果之實,打消了一些人的觀望猶疑。

  ——去産能:截至目前,鋼鐵、煤炭行業去産能年度任務已基本完成,確保過剩落後産能“真去”“真退”成為工作重點;

  ——去庫存:到10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已連續8個月減少;

  ——去杠桿: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

  ——降成本: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3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13元;

  ——補短板:農業農村、水利、脫貧攻堅、生態環保等投入明顯加大。

  得其法者事半功倍。應該看到,五大任務的順利推進,得益於國企、金融、財稅等重點領域改革所取得的積極進展。

  例如今年5月1日起營改增全面推開,預計全年減稅將超過5000億元。“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既是改革目標之一,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務。”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説,此舉是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

  從降低企業杠桿率,到市場化債轉股,再到國有企業十項改革試點全面鋪開……一系列改革舉措不斷落地。

  有海外媒體對此評論説,中國經濟在解決好“三去一降一補”後會逐步邁向質量更高的升級版。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將對全球經濟復蘇産生良好的溢出效應。

  一個核心目標:加快建立成熟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12月5日9時30分,深圳證券交易所,在開市鐘聲中深港通正式開通。這是繼滬港通之後,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里程碑。

  國有企業、財稅金融、資本市場、土地制度、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今年以來,各領域標誌性、支柱性改革陸續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精彩亮相,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正拔地而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説。

  他認為,近期的結構性改革是按照問題導向的“三去一降一補”,但遠期目標是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所以在完成五大任務時,一些關鍵性的重大市場化改革不能放鬆。

  ——産權制度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産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産權的意見》出臺,從頂層設計強化了産權保護的法治化路徑,穩定了社會預期,堅定了發展信心。

  ——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釋放經濟發展活力與潛力。去年以來中國新增市場主體平均每天超過4萬戶,其中每天新登記企業1.2萬戶,今年前三季度增加到每天近1.5萬戶。

  ——抓住創新驅動這個“牛鼻子”推出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完善激勵機制等多項改革,以制度創新促進科技創新。

  ——全面推開資源稅改革,啟動水資源稅試點,以經濟杠桿撬動企業和地方節能減排的積極性,向世界彰顯我國發展綠色經濟的決心。

  ——人民幣被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人民幣“更上一層樓”的同時,中國金融改革站上開放新起點。

  在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渣打銀行、穆迪等海外機構近日紛紛發佈報告或評論,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各方認為,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應的持續顯現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將延續企穩向好態勢。

  一個鮮明指向: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

  與30多年前改革大幕剛剛拉開時相比,新一輪改革有著更為複雜的時代語境。

  有專家曾分析,如果説改革起步時是“帕累托改進”,絕大多數人能從中受益,那麼今天的改革中利益調整是躲不過的問題,難免面臨矛盾。

  多推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精準對接改革所需、人民所盼,是今年改革的重要特徵。

  以扶貧攻堅為例,從改革考核機制到整合扶貧資金、激活金融活力,過去一年間“中國式扶貧”展現了巨大的創新性。各省區市紛紛出臺和完善了“1+N”扶貧政策舉措,既有“加強版”、“升級版”,也有“創新版”,對很多老大難問題都拿出了過硬舉措。

  此外,探索自然資源統一登記,著力解決水、土壤、空氣等生態環境方面的突出問題,切實回應百姓對藍天白雲、綠水青山的嚮往;出臺辦法完善農地“三權分置”,開闢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新路徑;出臺七大群體增收激勵計劃,帶動城鄉居民實現總體增收……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抓試點、抓督查、求突破,“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深銘刻在改革的設計與落實中。

  展望明年,中國結構性改革仍有很多“硬骨頭”要啃。改革關頭勇者勝,只要我們銳意進取、砥礪奮進,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能創造中國經濟的美好未來。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