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走!跟著中國軍網去看當年紅軍給老鄉留下的字條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軍網 2016年10月14日 10:5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自秋收起義舉起紅色的火把,一支英雄的軍隊誕生了。從此,義無反顧踏上革命的征程。五次“反圍剿”彰顯紅軍的英雄本色,打得國民黨鬼哭狼嚎。從此,留下英雄的篇章。回憶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一支紅色的軍隊,戰勝千難萬險,把革命的火種,一路播撒。英雄的軍隊,人民的子弟兵,永遠被愛戴。至今,那紅色的五星仍在熠熠閃耀。

  2016年10月11日,重慶彭水縣,重慶紅軍歷史陳列館(黃學珍故居)

  10月11日,“長征路上奔小康”重慶全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採訪團成員來到美麗的彭水縣採訪。在彭水縣黃家鎮的紅三軍駐地舊址(黃學珍故居),記者一行人被一張貼在門上的字條吸引。字條上寫著:“老闆,我們吃了你半壇鹹菜,幾根大蔥,燒了幾根柴,共補你黃豆六升——紅七師機炮連一排條。”2016年9月14日,《解放軍報》 第七版“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特刊”刊登了《“紅軍字條”見證鐵紀作風》,這張被百姓珍藏至今的字條就是紅軍鋼規鐵紀的見證。在當時,用現在時髦的説法,這就是紅軍為自己用了百姓的東西埋單吧。下面看看紅軍埋單的具體情況。

  1934年5月,紅三軍在賀龍、關向應的率領下,冒雨攻打彭水縣城。全殲國民黨軍第21軍第13旅1個營,俘敵400余人,佔領縣城,隨後進入貧困的苗漢雜居的黃家壩地區。當時,當地的老百姓還不了解紅軍是怎樣的一支部隊,加之當地反動政府的宣傳,老百姓都躲藏了起來。饑腸轆轆的紅三軍第七師機炮連一排的戰士們推門進了黃學珍老鄉家裏生起火,做了一頓飯,燒了他家幾根柴禾,用了幾根大蔥,吃了半壇鹹菜。臨走時,官兵們留下6升黃豆作為對他們並不知道姓名的這家老鄉的補償,並寫下了一張字條貼在了門板上。黃學珍回來後發現水缸裏的水滿滿的,屋內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門板上貼著一張留言條,紅軍還殺了他家一頭肥豬,吃了幾升大米,就在堂屋桌子上放了3件皮衫作為補償,皮衣裏面放有一張紙條(1956年前已丟失)。黃學珍全家感動不已,於是,他決心將字條保存下來,作永久的紀念。由於紙薄,粘得又結實,揭下來字條就會撕破。可如果不揭下來,當地正處在國民黨政權統治下,自己的生命和字條都難以保住。於是黃學珍買來了一張門神畫,貼在門板上,正好把字條蓋住。從此以後,黃學珍每逢過年,都要小心翼翼地揭下舊門神畫,換上一張新的門神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黃學珍精心地保護著字條,盼望著紅軍再回來。解放後,黃學珍揭去了門神畫,露出紅軍留下的字條。1958年,他主動把帶有字條的門板鋸下,交到涪陵軍分區,後經原成都軍區展覽辦公室移交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為了將這座見證歷史變遷的珍貴文物完整的保留下來,將紅軍的優秀精神發揚光大,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紅軍的嚴明紀律和為民護民的革命傳統,黃家鎮在2015年多次和相關部門溝通,努力爭取到了40萬元資金對紅三軍第七師駐地舊址(黃學珍三合院)進行了保護、修繕,目前已完成基礎平整、院壩石材的鋪設以及展板、梯坎、周圍防水設施等各方面的修復工作,同時為了更好的將文物保護工作落實到位,已經設置了安全出口,配備防爆燈、滅火器等各種消防器材,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對這一見證歷史的文物有效實施了保護。

  2016年,為了充分發揮黨史工作“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深入挖掘紅軍精神所蘊含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這裡舉辦了《紅軍在重慶曆史陳列展》。黃家鎮還以紅三軍第七師駐地舊址(黃學珍三合院)為基礎,以紅軍街為銜接,弘揚革命傳統,著力打造紅色旅遊小鎮。黃家鎮擬以此為契機,以一頁字條、一念精神、一份延續永久的傳承為火種,讓它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中國軍網記者 孫智英 攝影報道)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