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16年10月11日,重慶彭水縣,紅三軍第七師駐地舊址(黃學珍三合院)
相關鏈結:
“紅軍字條”見證鐵紀作風
■榴炮二連連長 姜楊輝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有一塊貼著“紅軍字條”的門板,字條上寫道:“老闆,我們吃了你半壇鹹菜,幾根大蔥,燒了幾根柴,共補你黃豆六升。紅七師機炮連一排條。”字條上短短30多個字,飽含著濃濃軍民魚水情,體現著紅軍部隊嚴明的紀律。
1934年5月,賀龍、關向應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進入四川黔江地區,來到彭水縣境內休整。由於當地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加上反動政府的造謠宣傳,當地群眾不了解紅軍是一支怎樣的部隊,紛紛攜家帶口外出“逃難”,一時間全村寂無人煙。
我連前身——紅七師機炮連的官兵經過一座村莊時,見村內屋捨得墻上寫滿反動標語。老百姓誤信了謠言,對紅軍産生誤解——把紅軍當成了舊軍閥的軍隊,紛紛逃離家園。官兵清醒地告誡自己:一定要遵守群眾紀律、維護紅軍部隊形象。
然而,老百姓遲遲沒有回到家中,連隊攜帶的補給已消耗完,戰士們饑腸轆轆。此時,他們看見一間房子的門虛掩著,久敲房門見無人回應便進入屋內——在灶台下發現半壇鹹菜,在院子裏發現幾根大蔥……他們取來一些柴火,用鹹菜和大蔥做了一頓飯。臨走時,官兵不僅挑水把屋裏的水缸裝滿,還留下六升黃豆作為補償,同時在門板上留下“紅軍字條”,向老百姓説明情況。
紅軍離開後,房屋主人黃堂珍“避難”回到家中,看到門板上紅軍留下的字條,手裏捧著紅軍留下的黃豆,一股暖流涌入心間。此時,他真正認識到紅軍是人民的軍隊,是具有鐵一般紀律的部隊。於是,老人將“紅軍字條”連同那張貼著字條的門板都珍藏起來。全國解放後,黃堂珍主動將貼著“紅軍字條”的門板捐獻出來,表達對紅軍嚴明紀律的敬佩之情。
從此,我連贏得“門板連隊”的美譽,這個光榮的稱號正是人民軍隊嚴明紀律的見證與縮影。
(解放軍報記者朱 達、通訊員吳持巍、徐 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