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G20峰會:中國供給側改革蓄勢發力 謀求經濟轉型再平衡新路徑

國際新聞來源:國際在線 2016年08月30日 16:3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素):9月4日,以“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為主題的G20峰會將在杭州舉行。G20國家的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的90%,貿易規模佔全球貿易總額的80%,對世界經濟的走勢發揮著巨大影響力。在世界經濟低迷、全球貿易增速創30年來最低的背景下,各方都期待這次峰會能為世界經濟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表示,全球市場需求的萎縮,造成全球很多行業出現産能過剩,結構性改革是全球面臨的核心議題:“鋼鐵和其他行業的産能過剩是全球性問題,是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和需求低迷的結果,需要集體應對。”

  作為2016年G20峰會主席國,中國經濟對症下藥,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經濟再平衡政策,一方面保持了經濟的穩定增長,另一方面為經濟中長期的可持續增長夯實了基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

  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産能則是這場硬仗的重中之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徐紹史介紹説:“比如説去産能,發改委和相關部門一起從鋼鐵和煤炭入手,其他一些過剩産能也在逐項梳理,制定具體的方案,鋼鐵5年之內要去産能1到1.5億噸,煤炭去産能5億噸,減量重組的也是5億噸。”

  通過關停、改造、轉型升級等結構性改革措施,推進鋼鐵、煤炭等傳統産業發展升級,為增加有效供給、促進産業良性發展騰出更多空間。

  2016年年初,伴隨著中國安徽省馬鞍山市馬鋼一鐵總廠的廠牌被揭下,跟煉鋼打了24年交道的副廠長周坤自然是千般不捨:“停的11號高爐容積是500立方,産量是60萬噸,能耗高、效率低,這個就等於我們的家,停了以後,心裏都是比較難受的。”

  2015年四季度以來,馬鋼集團已安全平穩關停多條鋼鐵冶煉産線,共計退出煉鐵産能222萬噸,煉鋼産能281萬噸。做去産能的“減法”的同時,馬鋼集團還在做改造的“加法”——投資1.67億元建設高速車輪生産線,孕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預計2016年年底能全面投入生産。目前,馬鋼自主設計製造的時速350公里級車輪正在裝車試用,累計穩定運行10萬公里。有關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一舉躍升國際領先水平,出口北美、歐洲等地。

  在供給側改革環節中,如果説,關停、改造是“加減法”,那麼研發高新技術産品、增強産品對市場的適應性則需要用到“乘法”。

  在甘肅酒泉鋼鐵集團不銹鋼研究所,總工程師潘吉祥正埋頭計算參數。酒鋼曾是2015年中國鋼鐵行業的“虧損王”,但是,2016年第一季度鋼鐵行業整體虧損的情況下,酒鋼逆勢而行, 2016年3月實現盈利2000余萬元。潘吉祥説,盈利得益於2205雙相不銹鋼研發成功。依託科技創新打造出“拳頭”産品,才能創造效益:“在中國的不銹鋼要生存發展,就得走高端差異化品種的路線,附加值高的,技術含量高的。做這些産品,才能競爭。”

  研發高新技術是做“乘法”,而降成本則需要做“除法”。

  在山東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裏,機器轟鳴。這裡的紡織品染色生産線全程智慧化,工作人員在中控室就可以指揮生産的全過程。借助這一系統,工作人員已經由220人降到了160人。魯泰集團漂染三廠副廠長楊自來説:“在2015年,光染助劑洩露這塊就可以節約金額達60萬左右。”

  然而,化解過剩産能不可能一蹴而就。産能過剩的傳統産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就業人數眾多。如何順利地推進去産能,同時又妥善安置職工、處置好企業債務等問題?考驗著中國政府的智慧。

  中國政府在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産能的部署中明確提出,從2016年開始,在近年來淘汰落後鋼鐵産能的基礎上,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産能1億-1.5億噸,實現鋼鐵行業兼併重組取得實質性進展,産業結構得到優化,産品質量和高端産品供給能力顯著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好轉。此外,還明確了加強獎補支持、完善稅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做好職工安置、盤活土地資源等一系列支持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政策措施。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分析稱:“保證各項淘汰過剩産能的政策比較平穩,對社會的衝擊盡可能降到最低,那麼還要強調社會政策托底的作用,也就是説要解決好社保的問題、解決好民生的問題、再就業培訓等一些列問題,要為去産能可能引發的社會經濟風險提供厚實的安全墊,密集的防護網。”

  2016年6月底,安徽省制定了扶持政策,以穩崗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形式給予去産能企業與分流職工更精準的幫扶。同月,遼寧省下發通知,對就業困難人員要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托底安置,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1人實現就業。在江西,對去産能分流後有創業願望的職工,將建設一批創業園和孵化基地,扶植其創業。

  杭鋼集團的半山基地徹底關停後,12000多名員工在半年時間裏全部分流。杭鋼集團前團委辦公室主任吳洪彪也成為了分流安置大軍的一員,放棄了內部轉崗安置,他的選擇是自主創業。對於選擇自主創業的員工,杭鋼保留了他們的人事關係,並在6年內為他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吳洪彪説:“我現在是做文創,第一個月利潤5000多塊錢。創業夥伴都是杭鋼的,我感覺人到中年了,有這麼一個機會可以拼一拼,挺好。去感受一下不同的人生。”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人事勞動學院教授劉而鐸表示,勞動力市場已經與二十年前大不相同,此外第三産業發展迅速,共享經濟等新興業態也蓬勃發展,創造出的就業方式也遠比20年前更加多元:“第三産業是公認的勞動力的蓄水池,有一個有利條件,就是勞動力總量2012年年底就開始下降了,找工作沒有那麼難,這一次産能過剩勞動力還是能夠得到妥善解決的。”

  自2015年底中國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至今已半年有餘。雖然任務艱巨,但中國經濟對症下藥,各項政策措施的效應開始顯現。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進入加速實施的新階段。新增産能得到有效控制,鋼鐵煤炭行業經濟運行走勢穩中趨好,從産業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從生産製造向設計研發擴展。2016年上半年,中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125.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7倍。中國憑藉自己的經濟表現和經濟實力,為G20峰會上的中國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撐。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