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南非經濟學家:G20應給予新興市場更多關注

國際新聞來源:人民網 2016年08月18日 19:4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人民網約翰內斯堡8月18日電 (張潔嫻)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於9月4日至5日在中國杭州舉行。南非作為G20成員中的唯一非洲國家,對峰會關於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的討論尤為關注。人民網記者在G20開幕前夕專訪南非標準銀行經濟學家倪傑瑞(Jeremy Stevens),請他談談對G20的看法和期待。

  倪傑瑞表示,這屆G20峰會應當更具包容性、多樣性,對新興市場所面臨的難題給予更多關注。實際上,每屆G20峰會都應致力於讓全球金融系統發展得更具靈活性、包容性、開放性。具體而言,杭州峰會本身就帶著助力經濟增長的議程,推動開放、兼容的貿易活動,促進金融市場發展。

  “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問題暴露出全球金融體系在治理政策上的不足,這是本屆G20應該致力於解決的一大問題。”他分析稱,長期經濟增長依賴於三大主要因素:資本積累、勞動力增長、技術革新。與此同時,各國內部機構及其政策決定了各自經濟增長的基礎,也是經濟穩定的主要平臺。G20成員代表了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讓G20成員領導人通過這一平臺群策群力,統一步調,共同打造長期發展路線,這是比較明智的做法。

  倪傑瑞對人民網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給多方機構和論壇帶來新活力,因為它們是最先對經濟不景氣做出反應的。在過去數年當中,對關鍵機構和政策制定者的協調能力的要求也達到空前的高度。儘管在政治和歷史層面上偶有受阻,全球金融危機的確激發了區域金融流動性安排向更寬廣、更深入的層面發展。與此同時,國內外的政策制定者在試行多種制度性改革。G20此前達成的倡議也受到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聯儲及其他區域金融機構的響應。

  他進一步指出,G20機制給過去三十年來一成不變的狀況帶來改革的可能性。全球經濟危機後,金融結構形態呈現出更扁平化、多節點的特點,而這對發展中國家開拓更廣闊的政策空間無疑具有實質性意義。

  倪傑瑞還表示,G20應當始終把焦點放在全球金融體系上,因為這是全球經濟的基本架構,將影響經濟決策,從而促使資本和貨物的流動,塑造經濟全球化的道路。而正因有此類多邊論壇的存在,才能在多國忙於處理各自政務的同時,讓全球議程也在它們的政策制定中佔有一席之地。全球貿易及投資的路線正在被持續調整。從國家層面來説,當前每個單位的GDP比以往承載著更多的國際意義。

  他特別談到,當前中國正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更多重心轉移到第三産業如消費、服務、創新行業。這樣的轉型無疑需要時間。中國 “經濟新常態”恰恰將“創新”作為結構性改革的一大重點,並且中國的創新能力在G20成員中也是出類拔萃。

  “正如我們在過去數年中看到的,經濟發展呈現出一定的循環規律,而緊縮的狀況還將持續。”倪傑瑞表示,一方面,G20需要採取一定的調整動作,為經濟發展注入新鮮活力。而另一方面,需要讓經濟活動保持在一定的活躍水平,以維持市場穩定和信心。然而,外部經濟環境並不十分有利於發展,各國內部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因此,漸進主義是更穩妥的發展道路。

  “與此同時,從生産力方面發力、改善各種不平衡狀況,這些又將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若沒有這樣的改革,經濟增長在未來也將舉步維艱。”他説。

  標準銀行總部位於南非約翰內斯堡,是非洲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2008年,中國工商銀行購入標準銀行20%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一直以來,標準銀行對中國市場、中非項目頗為關注。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