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 “穩當不?前面開車的是我外孫子。我也是火車司機,我那會兒開蒸汽機車……”生性沉穩的父親坐在外孫子開的高鐵上,忽然“高調”起來,主動和其他旅客搭話。
父親張述明這輩子開的都是蒸汽機車,但是他的兒子開上了電力機車,他的外孫子也就是我外甥鄭海超開上了高鐵,他覺得很自豪。
我叫張光偉,今年50歲,我們一家三代都是火車司機。
張述明駕駛的蒸汽機車時速40公里,從哈爾濱到長春要7個小時。
父親最早是哈爾濱客運段一名列車員,那是1953年,父親剛17歲。後來父親調到了三棵樹機務段,先是當司爐,一年半後升級為副司機,又4年後正式成為了司機。
那時父親駕駛的蒸汽機車時速40公里,從哈爾濱到長春要7個小時,一個單程六七噸煤就靠雙手一鍬鍬扔進火紅的爐膛。一趟值乘下來,父親和副司機、司爐三個人都是滿臉黑灰,工作服上除了汗漬、污垢,還有蹭到的各種燃油、潤滑油。
冬天父親駕駛火車時,得開著車窗瞭望,寒風呼呼地往車裏灌;夏天爐膛裏的火焰躥得老高,車內又悶又熱。值乘途中吃飯也是個難題,冬天可以從家裏帶飯,但夏天飯菜很快就餿了,父親只能揣著饅頭開車。
在那些年中國鐵路的“慢時光”裏,父親也享受著開火車帶著大山裏的旅客見識城市的快樂。
張光偉駕駛著時速120公里的電力機車,從哈爾濱到長春3個小時就能到。
我是1985年從部隊復員回來子承父業的。那時蒸汽機車已經全部淘汰,我先後考取了內燃機機車和電力機車“駕照”,行駛在時速120公里的“快車道”上,從哈爾濱到長春只要3個小時。
除了時速提升了,我們的作業環境也得到了改善。最明顯的變化是司機室乾淨了,還配備了睡袋,司機有了統一的作業拉桿箱,制服筆挺,吃飯統一配送。
開著火車去北京,這是父親的夢想。但由於受到蒸汽機車的限制,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實現。隨著機車動力的不斷升級,我成了段裏幾十名北京線火車司機中的一員。
“我的夢想由兒子實現了,我可以坐著兒子開的火車去北京,這比我開著火車去北京更自豪。”83歲的父親説起這件事時,仍然開心得像個孩子。
不管速度怎麼提,也不管條件怎麼變,安全是始終銘記在心的。
2002年夏季的一天,我駕駛著火車轉過一個大彎道後,發現一輛大客車“趴窩”在道口上,我立即“下閘”,最終將車停在距道口100米處。大客車上陸續下來二十多人,把大客車推下火車道。我啟動車時,卻見大客車司機在線路左側迎向車頭跑過來,突然雙膝跪下……
鄭海超是哈大高鐵線上的一名高鐵司機,擔當著哈爾濱至北京高鐵列車的牽引任務。
我外甥鄭海超從小就愛聽我父親和我講的這些故事,時間長了,開火車也成了他的夢想。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考進齊齊哈爾鐵路司機學校。2004年畢業後,進入鐵路系統,開上了電力機車。
2008年,我國首條高鐵京津城際高鐵開通,這讓我們祖孫三代人異常興奮,成為一名高鐵司機也成了三代人共同的夢想。2012年9月,鄭海超“過五關斬六將”拿下了動車組司機的“駕照”。12月,哈大高鐵開通運營,鄭海超駕駛著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實現了三代人共同的夢想。
對於速度的變化,34歲的外甥感觸很深,他常這麼打比方,“除夕夜晚上八點從長春到哈爾濱,姥爺開蒸汽機車的時候,聽不到除夕鐘聲的敲響,因為到家已經是第二天了;舅舅開內燃機車的時候,可以踩著新年的鐘聲到家,勉強過個年;而我開著高鐵九點左右就到家了,能跟家人一起吃年夜飯。”
現在除了父親已經退休外,我和外甥還在鐵軌上馳騁。我們曾經算過,三代人共計駕駛機車57年,累計行程達1800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轉了450圈。
在這一公里又一公里的行程裏,我們三代火車司機的接棒蘊含了對鐵路事業的激情和期盼,列車的更迭中承載著中國鐵路的光榮與夢想。
(張述明 口述 央視網記者 李文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