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冬日的賀蘭山,矗立在松濤白雲間。12月上旬,記者隨寧夏石嘴山市聯合執法人員走進石炭井礦區大磴溝,只見道路兩旁的數十家洗煤廠已悉數拆除。過去,這裡曾是一個嘈雜的煤炭洗選加工基地,附近盜挖開採來的煤炭大多被賣到這裡加工出售。洗煤廠拆除後,覆土上都撒了草籽,如果今冬下幾場雪,明年春天,草籽就會破土而出、染綠山巒。
寧夏不要黑色的GDP。如今,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內上百家工礦企業悉數關閉。而這,只是寧夏推進生態立區戰略的一個縮影。
決不能再讓賀蘭山哭泣——
一系列鐵腕治污舉措壓茬推進
“良好的生態環境”曾是寧夏的一張金字品牌。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後,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生態立區戰略推進會即在銀川召開。會議開始前,與會人員用半個小時集體觀看了紀錄片《賀蘭山在哭泣》。當大家看到賀蘭山腹地因長期採煤、採礦,部分區域只剩光禿禿的山包和裸露的山體,都感到心痛不已。數千年來為寧夏平原遮風擋沙的“父親山”,竟然在“靠山吃山”的傳統發展方式中,被折磨得遍體鱗傷、滿目瘡痍。
決不能再讓賀蘭山哭泣!這次會議印發了“生態立區28條”——此後,一系列鐵腕治污舉措壓茬推進。以“藍天、碧水、凈土”三大行動為代表的環保攻堅戰在寧夏打響:
完善大氣污染防治聯控聯防機制,開展燃煤、煙塵、機動車、揚塵污染協同治理;
加強黃河支流、重點湖泊保護和入黃排水口整治,加快建設人工濕地等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取締工業企業直排口,推進污水集中治理、廢水深度治理;
加快推進土壤污染詳查,實施土壤環境監測全覆蓋,嚴格整治農業面源污染,從源頭保障人居環境安全。
今年以來,寧夏查處企業環保違法違規問題611起,依法責令企業限産停産88起,問責追責黨政幹部125人。
決不要“黑色增長”——
深入推進綠色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最終歸結于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作為“生態立區”戰略的姊妹篇,寧夏第十二次黨代會“三大戰略”同時提出“創新驅動”戰略,出臺“創新驅動30條”,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實現綠色轉型,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從源頭上為生態環境減負。
培育發展新産業新業態不僅是保護環境的需要,也是自身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
石嘴山市利用部分房地産庫存,設立科技金融廣場,培育發展科技金融産業。自今年10月開業以來,入駐科技金融企業18家、相關服務機構6家,實現交易額17億元,初步形成聚合支付、徵信服務、科技金融信息服務等各類金融新業態聚集發展的態勢。
“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寧夏各地的思想自覺。據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許寧介紹,寧夏正以打造沿黃生態經濟帶為抓手,大力推動煤炭、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傳統産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同時嚴格執行各開發區産業定位政策,推動沿黃經濟帶開發區的整合優化,推動資源節約循環發展。
決不觸碰“生態紅線”——
構築祖國西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寧夏是祖國西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只有規劃先行,從頂層設計入手,才能從根本上承擔起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寧夏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打造西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
寧夏是中央確定的第二個省級空間規劃試點省區,通過空間規劃,寧夏全域被劃定為生態、農業、城鎮三類空間,明確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並以三區三線統籌國土空間佈局,管控開發建設行為。
寧夏以黃河及其支流為脈絡,以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為支點,劃定生態紅線。
站在石嘴山市中心的制高點俯瞰整座城市,星海湖冰封的水系鑲嵌在城市中間,面積5倍于杭州西湖。雖是冬季,但成片的樹木仍不乏生機和活力。
賀蘭山腳下,有一個令石嘴山人自豪的森林公園,幾乎每個石嘴山市的幹部,都有在這裡植樹的經歷。“先在山坡的岩石上打出一立方米的坑,再從山腳下背土填到坑裏,然後在土裏種上樹苗。就這樣,種出了今天的綠樹成蔭。”石嘴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馮建國説,這幾年,石嘴山市一連獲得“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三個“國字號”榮譽。大武口區已經形成了“500米公園圈”,不管住在城市的哪個角落,只要出門500米就能走進一個公園。
2018年,寧夏將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統籌實施一批植樹造林、防沙治沙、濕地保護、水土保持等方面的重點工程,完成各類造林145萬畝。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韓業庭)
《光明日報》( 2017年12月29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