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日前,我國宣佈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全面啟動實施,將用13年的時間,將我國打造成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如何佈局?誰來引領?怎樣突破?“新華視點”記者採訪權威部門,獨家呈現發展規劃。
15個部委合力 打造國家級專家庫
2016年全球科技巨頭人工智慧投資已達300億美元,重視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共識。與世界領先國家相比,我國人工智慧在部分領域核心技術實現重要突破,但仍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及關鍵設備、高端芯片等方面差距較大。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如何佈局?科技部部長萬鋼説:“新一代人工智慧的發展,是國家層面的戰略大協作。”
——15部委形成合力。由科技部、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工信部、中科院、工程院、軍委科技委、中國科協等15個部門構成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應運而生,著力推進項目、基地、人才統籌佈局。
與此同時,打造國家級專家庫。由潘雲鶴院士任組長,包括陳純院士、李未院士、高文院士等27名頂級專家在內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戰略諮詢委員會也宣佈成立。
“從前瞻的角度聚集集體智慧,對一些人工智慧的方向性、專業性的重大問題進行實質性的、潛在性的研究,為國家層面的人工智慧重大決策提供進一步的諮詢和評估。”中科院院士、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潘雲鶴説。
——兩種屬性高度融合。“把握人工智慧技術屬性與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特徵,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萬鋼講了一個故事,“好多老外好奇地問我,你們第四代移動通訊是怎麼弄起來的?他們覺得很迷茫。我説很簡單,從世博會開始我們就在做試點,然後在杭州、廣州搞實驗區。等經驗慢慢成熟了,再搞幾十個城市,最後實驗區差不多覆蓋所有地區,不就這麼解決了嘛。”
——開闢六個“跑道”。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了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安全便捷的智慧社會、構建安全高效的智慧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強人工智慧領域的軍民融合、培育高端高效的智慧經濟、前瞻佈局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科技項目六大任務。
潘雲鶴説,以前只有技術層面一個跑道,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在原有跑道外又增加了五個跑道,拓展了人工智慧的發展空間。
科技部高新司司長秦勇説,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科技項目選擇大數據智慧、跨媒體智慧、群體智慧、混合增強智慧和自主智慧系統五個主力方向,從基礎理論、支撐體系、關鍵技術、創新應用四個層面進行系統性、前瞻性任務佈局。
確定首批4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經充分調研和論證,確定了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分別依託百度、阿裏雲、騰訊、科大訊飛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慧語音4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這四個領域,我國已走在世界的前列。”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説,加快實施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科技項目,儘快在基礎前沿領域取得突破。開放創新平臺將在匯聚創新資源、促進眾創共享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6年前,科大訊飛推出了全球首個語音雲開放平臺。目前,該平臺的日處理次數達到40億次。“在語音合成方面,中國已是國際上的領先者。”科大訊飛副總裁胡鬱説。
近年來,科大訊飛還與公檢法系統開展創新合作。2016年在安徽開展的測試顯示,人工智慧判斷詐騙電話的準確率極高;人工智慧還充當起法庭書記員,經測試,智慧語音識別參與庭審取得實際效果,庭審時長縮短30%。
“讓創新産生實實在在的影響力,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阿裏巴巴公司副總裁華先勝説,城市大腦的目標是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的綜合技術,構建一套主要開放計算數據應用層的共享平臺,為城市行政管理、公共服務和其他行業的智慧應用構建開放未來的生態體系。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説,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期限到2030年,此次公佈的只是首批,未來還將繼續根據規劃和項目實施的需要進行擴展。
“國際競爭的新焦點,就是在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體智慧方面新的競爭。”萬鋼説。
共享成果 在碰撞中實現創新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要取得突破,需要新的發展理念。專家認為,群智開放將成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新特徵。
今年7月,百度正式開放“阿波羅”自動駕駛平臺,合作夥伴目前已超過70家,來自世界各國。“阿波羅計劃”旨在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夥伴提供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開放創新平臺,匯聚眾多參與者的力量,共同促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它是一個開源開放的系統,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生態。”百度公司副總裁鄔學斌表示,百度未來將投資100億元,扶持100家初創公司,打造成國家級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自動駕駛系統的開放創新平臺。
記者了解到,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去年一成立,就將全面的基礎研究與快速的技術應用結合起來,聚集了70多位國內外一流科學家和300多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
“騰訊的AI醫療産品‘騰訊覓影’,發現早期食道癌的準確率大幅度提高。”騰訊公司人工智慧實驗室總經理劉永升説,企業共享研究與應用成果,將快速推進技術迭代,讓醫療這樣的傳統産業能夠産生新的動能。
“強化開源開放和政策引導,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新體。”萬鋼説,“過去我們常説實驗是靠冥思苦想和靈光一現,現在不同了,需要把冥思苦想變為集思共議,在學術交流的碰撞過程中來激發創新靈感。”
新華社記者陳芳、劉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