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是什麼,讓他們這般堅定——記者全國“兩會”現場一線採訪見聞有感

中國新聞來源:光明網 2017年03月17日 11:4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又是一個美好的春天,又是一次矚目的盛會。

  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陽春三月,北京的春天,充盈著“美麗中國”的溫暖氣息,綻放著“關乎民生”的美好情懷。

  “聽到這幾天村裏遊客人數暴漲的消息,心裏美滋滋的。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我們村的所有村民都能脫貧致富奔小康,更希望全國像我們村一樣的‘懸崖村’、‘天梯村’、貧困村都在國家的扶持下自力更生,早日脫貧致富。”15日上午8點多,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黨支部書記駱雲蓮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動態。

  家鄉的點滴變化,都牽動著駱雲蓮的每一縷神經。“我從天梯上的村莊來”是駱雲蓮的網名,也是她所在古路村的真實寫照。村子位於大渡河大峽谷入口的絕壁上,進出村莊之前靠天梯、騾馬道,現在修建了最新的觀光索道,村裏還發展起了鄉村旅遊、種植業等。

  “有淚也有笑。擔心自己能力不足做不好,但能為老百姓做很多事,自己還是很欣慰。”駱雲蓮這樣總結自己過去5年的履職經歷。在她看來,“人大代表,架起群眾與政府的橋梁”。

  同樣,也是一名女村支書,全國人大代表沈綠葉就像她的名字“綠葉”一樣,樸實、無華。“代表的成就感=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作為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領頭雁”,談及履職感受,沈綠葉説:“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不能只為代表自己的村子,要為全國所有的貧困村代言、發聲。”

  與駱雲蓮、沈綠葉有著類似願望的,還有大學生村官冼潤霞,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增城區石灘鎮沙頭村黨支部副書記。“我有一個願望!”冼潤霞透著些許羞澀,但語氣很堅定,“希望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不是説農村也要有高樓大廈,而是城市居民享有的醫療、養老、教育保障,農村居民也能享有。”

  2013年,29歲的冼潤霞作為大學生村官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一年後,她見到了習總書記,一口氣提了4條建議。作為人大建議,對於答覆不滿意的建議,她也會寫下“不滿意”的回復。“人大代表,要對得起人民對我的這份兒信任。”冼潤霞這樣説。

  不是“泥腿子”,卻與基層、泥土離得很近。腳上的一雙深色的舊布鞋,面帶祥和的微笑,話語裏還帶有幾分幽默。作為新中國首位果樹學博士、國家柑橘産業體系首席科學家,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在國內多數柑橘種植地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農業扶貧一定要用心務實、不作秀,一定要善用科技智慧的力量求實效。”聊起産業扶貧的話題,多年深入基層調研的鄧秀新語氣格外篤定,他説,山區扶貧要堅持適度規模,充分考慮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貪大不求全,哪怕從小開始,“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和鄧秀新的身份類似,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的全國人大代表,湘潭大學原校長羅和安一直在為實現教育公平努力,履職以來關注的焦點始終涉及高等教育的民生、公平、公正等深層次問題。

  與7年前記者與羅和安初見時相比,如今羅和安一頭青絲添了縷縷白髮。今年是他第5年提出有關“反就業歧視法”的建議,“只有平等,才能形成公平競爭機制,才能實現人盡其才,優秀人才才能脫穎而出,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羅和安説。

  “把民俗文化的‘根’留住,讓非遺煥發新光彩,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添磚加瓦……”在過去的30多年裏,全國人大代表王勇超一直為此默默付出。作為中國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院長,王勇超常説,“一個博物院(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在他看來,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滋養著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發展,發揮著教化、規範、維繫、調節的重要功能。

  為傳統文化傳承的鼓與呼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演員、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院長楊俊。每年她只提一份議案,卻字字珠璣,每份議案都是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

  楊俊説,自己多年來重點關注戲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積極推進戲曲進校園、進社區的同時,也在助推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大戰略、大格局。“除了尊重藝術本體魅力外,更希望能通過多重形式傳播戲曲文化,建議巧妙利用互聯網的力量。”楊俊這樣期盼。

  “文化創作核心就是培養文化自信。歸根結底是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文聯主席趙季平雖已年逾古稀,近年來依然深入廣東沿海、秦嶺一線調研、創作,“文藝創作者需要工匠精神,需要‘語不驚人誓不休’的精神。”

  “每天后半夜兩三點鐘,還經常接到電話,讓我幫忙出謀劃策。”作為保安行業代表,與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之前相比,朱良玉的生活更忙碌了。晚上接到諮詢電話是常態,每年至少有3個月的時間下基層調研。“瘦了20多斤”,朱良玉坦言。

  不止為保安行業代言,今年朱良玉提了近十份建議,涉及農村養老、留守兒童、“剩男剩女”等話題,每則建議都與基層民生密切相關。“自己是城市的一員,也是保安行業的代表,更是農民工的代表……”朱良玉講解著自己的多重身份,“農民選我當代表,我就要為代表農民。”朱良書説,以前為保安同仁維權,事情解決後老鄉們都挑大拇指,“原來咱們保安隊伍裏也有‘靠山’,了不起。”

  科技,可以點石成金。“牛姐”,人們常常這樣稱呼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布萊凱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雅娟。她培育出了黑牛品種“山東黑牛”,通過科技的力量幫助農民脫貧。她希望,以後能成立國家級的黑牛研發中心,做自己的基因圖譜、建庫,帶動更多養殖戶發家致富。

  “十年只挖一口井”,駱雲蓮、沈綠葉、冼潤霞、鄧秀新、羅和安、王勇超、楊俊、朱良玉、董雅娟……他們只是眾多全國人大代表中的一份子。是什麼,讓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這般堅持,櫛風沐雨依舊百折不回?是什麼,讓他們這般堅定,在全國人大代表的履職路上為敢於民生代言,為基層群眾鏗鏘發聲?

  是責任,也是擔當!“人民選我們當代表,我們就要代表民聲。”代表們不負人民重托,盡心履職,審議批准政府、人大等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民法總則、代表選舉等法律文件。

  當他們看到“為民發聲”確實擲地有聲,當他們看到提出的建議、議案得到有關部門重視;當他們看到自己的觀點被寫入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這些全國人大代表們無不感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強大生命力,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兩會期間,除了代表、委員,還有那麼一群人——一身衝鋒衣,一個雙肩包,一套攝像、錄像設備。“你看見我時,我和新聞在紙上;你看不見我時,我和新聞在路上。”這些媒體人,有時為了一段直播錄像反復調試設備,為了一個詞語、一個標點修改至深夜。他們連接受眾,精益求精;他們傳播信息,兼顧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與準確性。這也是媒體人的一份責任。

  在互聯網時代,媒體人的“身影”不止是在紙上,在現場,在路上,他們也在雲端。光明網“鋼鐵俠”多信道移動直播雲臺、新華社無線全景機器……讓“創新報道”遍地開花,只為實現傳播價值的最大化,為受眾獻上一份“兩會報道”的饕餮盛宴。

  “打好藍天保衛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諸多關乎民生的詞句振聾發聵。

  大會閉幕會結束後,全國人大代表朱良玉與其他人大代表結伴走出人民大會堂,沐浴在春光艷陽裏,“希望我們提出的建議能夠得到落實、惠及民生,讓老百姓共享改革發展的紅利,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期待,明年的春天,又一張嶄新民生成績單亮相。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