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他曾奔赴四川汶川、青海玉樹、雲南曲靖、撫州唱凱決堤等災區一線,第一時間幫助受災群眾。
央視網消息(記者 袁育堃)包餃子、看春晚、嘮家常……與殘疾人家庭一塊過春節,從除夕到初七,一刻不停歇。這是曾凡娣2017年的春節。因為樂於助人,名字諧音相似,在江西新餘,當地人都親切地稱呼他為“阿凡提”。
今年61歲的曾凡娣,獲得過多個榮譽:“全國抗震救災優秀志願者”、“中國紅十字會終身志願者”、“江西省紅十字奉獻獎”、“新餘市婦女兒童慈善獎先進個人”、“感動新鋼好員工”,入圍“中國好人榜”……然而,他並沒有停下助人為樂地腳步,總是看別人還需要什麼,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麼。
1982年,26歲的曾凡娣還是新鋼公司一位普通爐前工。爐前工是最前沿、最艱苦的工作崗位之一,除了苦、累、臟之外,還有一定的危險。在一次工作中,曾凡娣頭部左側太陽穴附近不小心被榔頭擊中,當場昏迷,生命垂危,工友立即將其送往醫院搶救。
經過三天三夜與死神搏鬥,曾凡娣奇跡般地活了下來,浴火重生後的他對人生的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
“如果説是父母給了我第一次生命,那麼是黨和政府、社會各界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將我從死神手裏搶了回來,所以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幫助別人。”曾凡娣這樣説到。1995年10月,因工傷後遺症頻發,39歲的曾凡娣提前退休。從此,他開始奔波在志願者服務的路上,而這一奔波,就是22個風雨春秋。
由於天生好學,不甘寂寞的曾凡娣學會了電工、鉗工、鉚工、泥工、木工等各種技能。憑藉一身的手藝,他走街串巷賺取零花錢。忙碌之餘,街坊鄰居的煤氣灶、熱水器、水龍頭壞了,他都會熱情地義務幫助修理。當時市裏還沒有統一的志願者組織,曾凡娣就已經在無形中成了一名社區志願者。
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讓數百萬群眾痛失家園。曾凡娣看到電視上播出汶川地震的慘狀,坐不住了。“我要去災區!”面對災情,已經52歲的他發出了盪氣迴腸的吶喊。
背上行囊,帶著一個裝滿萬用錶、扳手、管鉗、榔頭等工具的修理箱,曾凡娣踏上了前往四川當志願者的征途。在災區,他和來自其他地方的志願者組成“大愛”援建醫療隊,創辦了“大愛德智帳篷小學”,讓災區的孩子們不會因為大災而落下功課。
回到新餘後,曾凡娣依舊對災區唸唸不忘,7月1日,當月的退休工資發下來後,他又向朋友借了一些錢,再次前往災區。從2008年至今,曾凡娣前後5次往返于災區,盡其所能地幫助那裏的人多做些事。
受曾凡娣的影響,包括他的妻子、女兒、兒子在內全家人都參加了志願者。他和妻子、姐姐還與江西省紅十字會簽訂了遺體捐獻協議書。
“雖然他沒讀什麼書,也沒什麼錢,但是我們跟著他學到了什麼是愛。”曾凡娣的妻子黃榮蘭自豪地説道。
2011年3月,受新餘市紅十字會的邀請,曾凡娣成為一名專職紅十字志願者。在他的影響和感召下,全市先後有400余人積極主動加入到新餘市紅十字志願者的行列,並涌現出大批優秀志願者和星級志願者,打造了“紅十字志願服務”品牌,他也因此成為新餘市紅十字志願者的標桿。
就在前不久,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11部門組織開展的2016年宣傳推選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活動公示名單中,曾凡娣入圍“100個最美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