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溫暖中國】張淑琴47歲開啟慈善人生 把陽光帶進罪犯孩子的心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1月06日 17:0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張淑琴年輕時的照片

張淑琴年輕時的照片

“太陽村”

“太陽村”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1996年張淑琴47歲,有一份體制內的工作,體面穩定。對於一個獨自撫養兩個女兒長大的單身母親,歷經坎坷。人到中年,張淑琴的後半生原本可以波瀾不驚,安安穩穩的幹到退休然後安享晚年。但她卻在這一年選擇了另外一種人生。

  1995年張淑琴發起成立了陜西省回歸研究會,並在第二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代養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兒童村——“太陽村”,成為一名“丐幫幫主”,此後20年裏“太陽村”不斷壯大,至今在國內已有9家,累計幫扶各地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超過10000名。

  2016年年末,因為籌辦上海“太陽村”,年近7旬的張淑琴奔波于京滬兩地,並在繁忙的工作間隙接受了央視網記者的電話採訪。她説,20年來一路走來,其實一直都很艱難。

  給那些無辜的孩子一個家

  張淑琴20年前的那次人生轉向並非偶然。

  1996之前,張淑琴在陜西省監獄局任內刊記者、副主編,人民警察一級警督警銜。在多年工作中,她發現服刑人員在獄中最割捨不下的是自己的孩子,最憂心如焚的是孩子無人撫養,一些服刑人員因孩子處境淒涼而拒絕改造甚至越獄、自殺。更有甚者,一些服刑人員的孩子因無人撫養而流落街頭,因為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學校教育,甚至重蹈父母覆轍走上犯罪道路。

  張淑琴特別提到自己受一位服刑人員所托,在陜西扶風縣的一次探望。

  “走了很長的山路,家中的5個孩子剩下4個,老大因病沒錢治療,已經不在了。剩下的4個中,一個胳膊骨折了,一個牙被別人打掉了,幾個孩子衣不裹體,由一位老奶奶照顧,門前地裏種著麥子,老奶奶就跪在地上收麥子……”張淑琴説,後來,在那個大孩子的墳前,她坐了一個多小時。

  回到西安後,張淑琴寫了一篇散文《兒女們》,文中“不知道孩子的眼睛是睜著還是閉著,但是他肯定在盼望著遠方的親人”。自此,張淑琴萌生並篤定了要照看罪犯孩子的念頭,她説她要給這些無辜的孩子一個家。

  1995年在西安發起成立了陜西省回歸研究會,第二年在陜西三原縣建起了全國第一個代養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兒童村。彼時,時任司法部部長的肖揚曾為陜西省回歸研究會題詞:“回歸社會工程。”時任司法部副部長的劉飏也曾親自到西安為兒童村剪綵。她讚揚説:“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它的意義遠遠超過兒童村本身。”

  從一開始就舉步維艱

  但在實際的工作中,要推動這個“偉大的創舉”困難重重。幾乎從一開始,張淑琴就面臨著來自社會和家庭的不理解,以及更為頭疼的資金難題。

  被人誤解是家常便飯。在“太陽村”成立初期,孩子們都是張淑琴親自到各個村、到服刑人員的家中領來的。在尋找需要被救助的孩子時,她甚至被人當作人販子拒之門外。甚至還經常有人會問她:為什麼要替罪犯照顧孩子?

  張淑琴早年離異,獨自帶大兩個女兒。在創辦“太陽村”之後幾乎沒時間照顧家人。她的女兒武海利曾埋怨説:“她的身心都交給了‘太陽村’,對子女們不聞不問。”

  小女兒武海燕記憶最為深刻的是,有一次她出車禍,腰椎被撞斷,住院期間生活不能自理,但作為母親的張淑琴只去過一兩次,而且每次都是來去匆匆。

  和社會的誤解、家人的埋怨比起來,更讓張淑琴頭疼的是錢的問題。“我們不僅要撫養孩子,還要保證孩子的教育、孩子的醫療,每年還要帶他們到監獄和父母會面,所以要把孩子撫養大,完成對他們代養、代教的任務,要有很多的投入,特別是資金。”

  最早,“太陽村”裏的被褥是她問單位同事要的,一人捐獻了一床棉被。她甚至辦過磚瓦廠和服裝廠,一方面為刑滿釋放人員解決就業,一方面籌集“太陽村”的運轉經費。

  為了籌集資金,張淑琴開始奔走于各大企業之間,“有一次,為了見一位大老闆,我穿著警服在人家門口,站了4個小時。”張淑琴説當時的自己就跟乞討一樣。

  一路走來,一直都挺難

  1999年,張淑琴開始將“太陽村”總部從西安搬到北京,開始了艱難的二次創業。這期間為了節省開支,她住過劇組的庫房,住過地下旅店,住過朋友的家。最終,北京“太陽村”在順義區板橋村的舊衛生院裏艱難落下了腳,首批代養了60個來自全國各地的罪犯子女。

  針對長期以來沒有固定資金來源的實際狀況,張淑琴從2002年4月開始就探索企業化經營、公益化運作的模式,增強機構的造血功能。

  一開始“太陽村”租賃了260畝土地,嘗試種植速生楊、棗樹、蔬菜等,如今,他們累計在總部所在村鎮租賃了約600畝土地,建造了80個溫室大棚和7000平米的鋼架棚,種植了草莓、玉米等多种經濟作物,推出農家樂項目以及認養“愛心大棚、愛心樹”等活動。2014年,“太陽村”上述自營收入已佔年度總收入約40%。

  在這期間,通過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張淑琴在青海、江西、河南、遼寧等地共建立9所“太陽村”,“太陽系”得到不斷壯大,目前上海太陽村正在積極籌建之中。

  這個過程説起來容易,但張淑琴説,她曾在2009年到2010年這段時間一度想要放棄。“一路走來,其實一直都挺難的,尤其是2009年,一些媒體的質疑,網絡上對我的詆毀,還有我培養的兩個助手,在這段時間都離我而去……”電話裏,談起這段經歷時張淑琴一度哽咽。“我不能説散就散了,我就想搞個彙報演出,算是給大家一個交代,然後就不做了。”2010年12月5日,為感謝15年來社會各界對“太陽村”的支持,“太陽村”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了“太陽村15年感恩社會”答謝活動。“好多在太陽村生活過的孩子都回來了,我非常感動。”

  但也正是這些孩子,讓張淑琴又堅持了下來,“我走了孩子們怎麼辦?他們是無辜的。”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幸苦

  20年彈指一揮間。20年裏,在張淑琴奔忙裏,她和她的太陽系累計撫養超過3500名服刑人員子女,98%的孩子父母在獄中得到減刑;2006年以來已有3000多名孩子通過分散助養得到太陽村每年提供的500元補貼;2001年以來接受公安、法院、檢察院等送來的託管兒童700余名;累計為600多名刑滿釋放人員、300多名成年後的服刑人員子女安置工作;同時還接待安置(提供短暫住宿以及就業培訓)刑釋人員300余人……

  12月下旬,西安東郊的白鹿原上,位於麋鹿村村口的西安太陽村裏,夕陽灑進小院,孩子們安靜的坐在宿舍裏,寫字,做手工,或圍坐在電視機前。整個院子裏只有一個剛來兩天的6歲小男孩在和小夥伴打乒乓球的吵鬧聲。

  少年不知愁滋味。一位工作人員説:“娃還小不太懂事,這裡的孩子都是年齡越大越安靜。”

  晚飯時,幾個大孩子換上圍裙在廚房裏幫廚,其他等待就餐的孩子則在餐廳門前排起隊,念起那首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