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提到江姐,很多人並不陌生,她是共産黨員堅貞不屈形象的集合,她的事跡,伴隨著紅岩小説深刻地留在了幾代人的記憶裏。
江姐的原型是原中共地下黨重慶市委秘密聯絡員江竹筠。“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顯示了江竹筠怎樣的堅定和革命氣概,在這個考驗背後,她還有怎樣的牽掛和憂慮,下面一起走近共産黨員——江竹筠。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是江竹筠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時所説過的話,這句話被她的獄友羅廣斌記在了一份後來給黨的秘密報告裏。江竹筠在獄中遭遇了怎樣的折磨,她又是如何堅強不屈和英勇反抗的?我們的探尋就從她當年被關押的監獄——渣滓洞開始。
渣滓洞,重慶郊外的一個小煤窯,國民黨改造後用來關押政治犯的地方,江竹筠1948年被捕後就是在這裡,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一段時光。
1948年6月,因為叛徒的出賣,江竹筠被國民黨特務抓捕。由於她是黨的秘密聯絡員,得到江竹筠的特務就像挖到了一塊寶藏,迫切希望能從她身上打開缺口,從而進一步破壞川東地下黨組織。
曾被用來折磨江竹筠的刑具
在面對敵人的酷刑時,江竹筠表現出了共産黨員鋼鐵般的意志,而在受刑後的夜晚,我們已經很難想象她是如何去抵禦那些錐心刺骨的疼痛。
面對敵人的酷刑,江竹筠大義凜然地説出“毒刑拷打,那只是太小的考驗,”共産黨員的錚錚鐵骨讓人由衷欽佩。這些酷刑,在我們看來,都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為什麼江竹筠還會説出那只是太小的考驗?對她來講,還有什麼是更大的考驗呢?
我們來到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在這裡看到了江竹筠烈士留下的最後筆跡。
江竹筠烈士最後一封遺信
“假若不幸的話,雲兒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産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孩子們決不要驕(嬌)養,粗服淡飯足矣……”
信中的雲兒就是江竹筠與丈夫彭永梧的唯一兒子。1947年,時任川東臨委委員彭永梧接到上級通知,要趕赴下川東參加武裝起義,他們不到一歲的兒子彭雲智慧暫時寄養在朋友家中。臨行前,一家人拍下了這張照片,也是他們留下的唯一一張闔影。
就在照完這張照片的三個月後,彭永梧在戰場上犧牲,後來,江竹筠回重慶探望孩子,在朋友何理立的家中暫住。
因為叛徒出賣,大量同志被捕,江竹筠預感到自己的身份也已經暴露,此時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的孩子云兒。我們可以從她給朋友寫的幾封信中看出江竹筠當時的心情:現在我非常擔心雲兒,他將是我唯一的孩子,而且已後也不會再有……我想念他,但是我不能把他帶在我身邊,現在在生活上我不能照顧他,連我自己我都不能照顧……
作為一個母親,兒子是江竹筠最放不下的牽掛,從信中我們也感受到,此時的江竹筠已經做好了隨時為革命犧牲生命、與兒子永別的準備。為了革命需要江竹筠抱定必死的決心,毒刑拷打再嚴酷,也不會讓她屈服。
對於這位有著鋼鐵般意志的共産黨人,我們還試圖了解更多。
江竹筠出生在四川自貢大山鋪一個農民家庭,10歲就在織襪廠當了童工,由於個子太小,只能站在腳凳上工作。在中學時,黨組織接近了她,1939年,19歲的江竹筠在巴縣中國公學入了黨,讓她重新燃起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在四川省草堂醫院,我們見到了江竹筠曾經的中學同學,今年94歲的戴克宇老人,戴老就是江竹筠的入黨介紹人。
戴老的愛人今年95歲的李培根當時是巴縣中國公學附屬中學特支書記,江竹筠的積極、進步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中國公學畢業後,江竹筠根據組織需要去了四川大學,從那後就一直為川東黨組織工作。雖然再也沒見過這個印象中個頭不高的同學,江竹筠的事跡還是讓兩位老人十分欽佩。
江竹筠即使在獄中遭遇了最殘酷的折磨,卻依然堅不吐實,表現了共産黨人無比堅定的革命信仰,而也正是這些堅定的信仰給了江竹筠強力的支撐。在她給朋友譚竹安的信中曾這樣説到:“我們有必勝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獄日起,我就下了兩年坐牢的決心。現在時局變化的情況,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們在牢裏也不白坐,我們一直是不斷的在學習……”
在獄中,有著堅定信仰的江竹筠還盡力去幫助、鼓舞獄中的其他同志。在難友們為紀念彭永梧犧牲一週年舉行的秘密集會上,江竹筠還向大家提了三點建議:鍛鍊身體、加強學習、迎接重慶的解放。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犧牲,年僅29歲。當她走向刑場的時候,她把自己的梳子、牙刷、口杯能夠送的東西全部送完,而唯一帶走的就是他兒子彭雲的那張照片。
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厲華:雖然他們有自己的情感,雖然他們有自己的追求,但為了理想信念,他們可以把這一切給拋棄,這就是中國共産黨的歷史,也是它具有巨大感召力的一個地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