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信函交流:《我們的生活》有新説

李汝建紀錄片名人工作坊 央視網 2012年02月10日 15:38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大連電視臺紀錄片創作室
李汝建和各位紀錄片導演們:

你們好,也向你們拜個年。看了你們的大型電視紀錄片《我們的生活》,很興奮、激動,向你們祝賀。我在中央電視臺大型文獻片《偉大的歷程》座談會上提到了你們的作品並作了比較分析,應當説兩套作品都是好作品,都有保存價值。為改革開放三十週年,從中央臺到各地方檯拍了不少紀錄片、專題片,《我們的生活》可以説是獨具特色的一套,從電視紀錄片創作上説是開創了一種新樣式。在這點上,你們應當很好地總結經驗,以推動中國紀錄片的整體發展。就你們的作品,我想談一些意見,拿中央臺的作比較,可能更能表達我的觀點。

前面我已經説了,兩套作品都是好作品,都值得一説(要知道中國影視中有太多不值得去説的作品了。)這不存在優劣、高低,而是不同的特點。

中央臺的七集大型電視文獻片《偉大的歷程》,分集名為:“歷史轉折”、“春暖大地”、“大潮涌動”、“激流勇進”、“世紀跨越”、“發展新篇”、“復興偉業”。

大連臺的電視系列紀錄片《我們的生活》分集名為:“你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菜價調查”、“股市和股民”、“戚秀玉職業介紹所見聞”、“船廠農民工”、“農民説電影”……

比較兩套集名,我們發現其中的差異。

中國“逢五”、“逢十”、“逢六十”、“逢百”,總要製作“紀念片”,建黨、建國、建軍都要作,《偉大的歷程》和《我們的生活》也是“紀念片”。大多的創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成“豐碑”或權威的“歷史教科書”。中央臺的《偉大和歷程》就屬於一種具有大局觀的作品,作品仿佛是傳達一種“中央的聲音”,影像所紀錄的也是中央決策者或民眾中的“時代精英”。他們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真正動力。大連電視臺的《我們的生活》是一種降到了地上、深入到每個普通百姓生活中的紀錄片,它關注的是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教育、醫療、婚姻、養老這一類具體瑣事。創作者所關注的,正是廣大觀眾所關注的,這就使作品有一種親近感、親切感。

這裡有一個話語權問題:在紀錄片創作中讓誰“説話”?這涉及到作品文本的核心基礎。我們不是説“應當相信群眾”,多傾聽群眾的聲音嗎?為什麼很多的紀錄片總是通過“畫外音”、“旁白”在傳達作者的觀點,去教育群眾呢?大連電視臺《我們的生活》非常重視“我們”,拍攝者和被攝者是平等地探討生活中的問題:三十年改革開放中的變化和現存的問題。這是一種多聲部的“群眾之聲”,樹林裏鳥多了好,只有一種鳥、甚至只有一隻鳥是熱鬧不起來的。這套紀錄片很好地體現了黨和政府倡導的“群言堂”和社會主義民主。老百姓的話,什麼都會有,這是正常的,通過電視紀錄片作社會調查和國情調查,這套紀錄片可説是一部較有價值、有深度的開創。由於要公開播放,我注意到你們在編輯過程中已有所處理,沒有出現太過分的、荒腔走板的言行,保持著紀錄片的客觀、真實本性。離普通百姓近一點、更近一點,看到他們的汗水,聽到他們的心聲,這就能體現拍攝者與被攝者的良性互動關係。作品的生命力和溫熱感亦由此而生。這種創作態度和方法,你們務必堅持下去。

《我們的生活》基本是遵循真實電影的創作方法。紀錄片大師伊文思帶來了這種方法,推動了中國紀錄片的創作。伊文思將“紀錄”和“紀錄片”作了區分,也反對所謂的“純客觀”、反對不尊重拍攝對象的“偷拍”,在這些方面你們的創作團隊作得比較好。真實電影是紀錄電影的基礎,尤其對新聞性的紀錄片更為重要。

這套作品的創作方法可以分幾類:一類是圍繞一個主題(問題)展開的社會調查,例如《你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菜價調查》、《跑一跑,跳一跳》、《時尚現象》……。這一類作品隨意性強,在出其不意中會觸發一種特殊的真實。這種社會調查、新聞式的紀錄片保存了生命的鮮活,你們在編輯中將無序的生活變成了作品的有序。我們也從中看到了生活的變化,不僅是物質可見的,也包括了精神、觀念上的變化。另一類是以一個人物出發而引出問題的,例如《戚秀玉職業介紹所》、《群英樓牟傳仁名菜》、《楊道立與服裝節》、《高滿堂:感謝時代,感謝生活》……。以人物的變化展示單位、機構、大型活動、創作……。.在改革開放三十年間的興衰變化,很形象、生動和有情感色彩。紀錄片的“故事”是人物命運的變化曲折、失敗成功,它和時代的變化緊密相連。很多故事是“隱性”的,多靠觀眾從散點的生活情狀、細節,通過思考結構起來的。《與海參打交道的人》就是很成功的一集。鄧剛,一個普通工人,生活困難靠“泡病假條”下深海捕撈海參,吃盡了皮肉之苦,但他從這苦中浸潤了生活的營養,感悟了生活的哲理:天越冷、你越苦,就會有大收穫。他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成為海洋系列作品作家,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故事很傳奇,但很實在,就像講著你、我、他的故事。每一個生命都隱含著無數的故事,紀錄片作者只是去發現和梳理故事,而不是在頭腦中“創造”故事。你們有很強的創作團隊,經歷了真實電影、聲畫構成的階段,今後可以探索紀錄片故事化之路,我指的不是什麼”真實再現“或混淆紀錄片劇情片界線的方法,而是沿著紀錄片創作規律、堅持紀錄片價值觀的方法。核心問題還是人的問題、人的命運的人文關懷和拍攝者與被攝者的互動關係問題。學會通過生活情狀和人與人之間的肢體語言去挖掘現象背後的故事,又是紀錄片創作中有吸引力的課題。《婚姻登記》中的兩對新人(特別是後一對新人)。我對他們説的什麼“責任感”之類的話並不感興趣,在登記的一刻,似乎有一種更重要的東西出現了,這是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我們從他們現在的狀態,馬上會有一種“前史”的聯想,觀眾從自身經驗,參與了一種“創作”,這比一個實實在在的故事要更有意思。你們也許會注意到,作為“面”的普查類紀錄片不會像以“點”(即以人或一個單位)作紀錄的作品能更加深入,也更能吸引人,但兩類片子都是有價值的。

創作中有一些問題,我想提出來和你們研究。真實電影早期,法國的魯什就作過“街頭提問”,你們的問題很有中國特點,也很直截了當,但我更希望和國際相接軌。例如:外國人一般不問女性年齡,更不問人的收入多少。炒股資金、具體一般也不問,除了他主動向你講。提問時的語氣也應注意,平和一些,商量式的會好一些,不要給人一種壓力感,更不能有不平等的命令式問話。我理解中央建構和諧社會的提法,不是回避矛盾,只説好好好的,要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後找出新問題、新矛盾,以更深化的改革和思想解放,促進社會進步。你們的作品既是對過往三十年成就的肯定,也為繼往開來的深化改革開放,建構和諧社會作出了自己努力。真實電影是允許創作者進行“設計”的,但這種“設計”是符合情理並能起到觸發表象後的真相和真理出現的。例如《婚姻登記》那一集,你們可以準備一點點小禮品,在那兩對新人登記後送上一句祝福語,再送上攝製組的一份小禮品,你們可以想象,一對新人接受完全陌生的一群人的幸福祝願會是如何的驚喜?!這能體現我們這個社會的祈願:希望人人幸福、快樂!我在特別喜歡這一集中的確又留下了一種遺憾。必須強調紀錄片文獻性價值,像楊道立和大連服裝節那一集,你們完全有條件利用楊家的電視播放歷史的影音資料,一下子把觀眾拉回曆史時空,那比只放個劉歡的主題音樂更動人。在經歷多年紀錄片教學和創作之後,我清醒意識到有創意的設計多麼重要,希望你們在這方面也有所創新。

我一直關注大連,也關注你們的創作。我祝賀你們的成功,謝謝你們多年對我的信任。

     
北京電影學院
司徒兆敦
2009年春節期間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