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人與海之印象——電視紀錄片《海路十八里》創作談

李汝建紀錄片名人工作坊 央視網 2012年02月10日 15:00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2、刻求美學表現

 用美學思維表現事物—以紀錄時空的方式 紀錄人與自然的存在狀態 
紀錄片《海路十八里》的美學追求是紀錄人與自然之間相依相融和諧之美。

(1)用美學講故事,不是用故事講美學

 也許是生活給我們的感動過於直觀,也許是我們對視聽語言過於鍾情,當我們親眼目睹趕海人勞作的方方面面,本能地意識到要想把眼前所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呈現出來,唯一的選擇是將眼前所看到生活裏的遠與近、大與小、有與無、前與後、進與出、動與靜,急與緩、曲與直、多與少的兩極性視聽元素,來作為我們紀錄趕海人進出海灘的依據。否則我們無法把持住眼前的一切,更無法反映我們對生活的所思所想。可以説兩極性的畫面承載著這裡人們生活的全部,反映了我們對生活特定的發現與認識。事實上,宇宙萬事萬物都存在著相互矛盾的兩個對立面,這些對立面,即是矛盾對立的一面,也是互相依存和轉化的一面,如“有無相生,進出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等。因此抓住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也就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所以我們在兩極性畫面意味的驅使下,自覺地將生活從兩極性角度進行多方位的選取,盡我們所能讓畫面本身傳遞出生活內容,讓聲音表達出我們思緒的跳動。

當我們明白了兩極性畫面,可以紀錄事物存在的本質,接著就是如何實現這種紀錄。首先把拍攝手法與我們眼睛的感受相一致,並遵從我們的主觀感受。在拍攝意識上採取“以靜制動”思維方式,畫面基本上以固定拍攝為主,跟移、搖拍為輔,沒有使用推拉鏡頭。這種拍攝方式最大限度地把我們的直觀認識變成直接表達。

正因為我們這樣做的緣故,觀賞者所感受到畫面裏的生活與我們身臨其境相一致,生活得以呈現。這種表述方式有意無意地與中國書法之韻,國畫之境相吻合,大大增強了本片表現主義色彩,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這些兩極性的畫面會長久地留在我們的腦海裏。

(2)通過紀錄時空的變化去表現人與自然的存在狀態

 我們把趕海人勞作的進出過程,作為本片敘述的大框架。把採挖蜆貝的人們與大海潮漲潮落相伴相隨作為本片敘述的情節。把不論是海水漸漸退去,還是海水緩緩漲上來;不論是人們疾進地涌向海灘,還是一步步走向灘塗的盡頭;不論是人們一刻不停地忙碌採挖蜆貝,還是肩挑百餘斤蜆貝趟走在泥濘的灘塗上;不論是人們依託自行車承載沉重蜆貝大踏步往回走,還是喊叫著艱難衝向坡上;不論是空曠的場院涌進疲憊的人們 還是蜆貝經過人們手裏一個個被分檢;不論是場院勞累的人們漸漸散去,還是空蕩的場院消失在夜幕中作為本片敘述的細節。以此把客觀的時空關係,作為紀錄人們勞作過程的主要語言形態,從而形成本片特定的時空形態,表現出人依潮而進,依潮而出的生存狀態。是大自然派生出人們的行為,是大自然恩賜出人們的生存方式。本片的結構、節奏特色也正在於此。 

由於大自然的啟迪,促使我們帶著有“色”的眼睛,有情的心靈走進客觀時空,在一步步認識客觀時空過程中,使主觀的“色”和情得以豐滿和提升,最終我們從內心深處建立起人與自然之間和諧之美的藝術時空,併為之震撼。我們把具有時空意味的人與自然之間和諧之美,延續進歷史的長河。把具有時空意味的人與自然之間和諧之美留在歷史裏,把生命的步履紀錄在歷史之間。我們通過紀錄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美,提升了作品美學品位。因此本片在沉重中有了歡樂,在深刻中有微笑。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