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故事
(一)用心就能拍好
採訪前,梁碧波先給我看了兩個短片,分別是關於道教文化的形象片和西嶺雪山的廣告片。的確是短,前者4分多鐘,但不失大氣雍容,後者僅30秒,畫面時尚節奏明快。“好看哇?”梁碧波眼睛在鏡片後面發光,抑制不住的笑容表明他不準備對別人的讚美表示謙虛。
虛構和非虛構,在梁碧波看來是影像作品分類的一大標準,他説,這些宣傳片在大的分類上屬於他所熱愛的非虛構範疇,這些作品,和他之前拍攝的《韆鞦川菜》《老照片》《守望三峽》《熊貓寶寶成長的故事》等一起,形成了他創作的一個新階段。而之前,梁碧波早期的作品《婚事》《二娘》《冬天》《馬班郵路》《三節草》《峨嵋女尼》等,是他創作的第一個階段。
《婚事》,創作于1999年,跟蹤了兩對農村青年從提親到結婚的全過程,歷時一年多,立體地記錄了當代中國農村生活。這部片子共獲得兩項國際大獎,七項國際入圍。
《冬天》,創作于1996年,記錄了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鄉漆樹坪的鄉親在一個冬天裏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反映了濃郁的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交織的農村現狀。手法上,這部片子更接近純粹的紀錄片。
《三節草》創作于1997年,講述了瀘沽湖畔70歲的老婦肖淑明從一個成都女學生到土司夫人再到普通人的傳奇身世。
《二娘》拍攝于1995年,講述四川宜賓縣三合場的鄧二娘一家發生在春天的故事。她的丈夫和三個兒子都是癱瘓病人。二娘一個人既要種田養活全家,又要買藥為丈夫和兒子治病。16年來,二娘就這麼艱辛地過日子。同行們普遍認為,《二娘》是當時悲情片的代表作。
《峨嵋女尼》拍攝于1995年,以紀實的手法記錄了伏虎寺女尼們鮮為人知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
這些作品,讓梁碧波獲得了國內國際同行的認可和讚譽,九十年代中期他開始頻繁出國領獎、開研討會、看片、當評委。在美國做電影電視訪問學者,給梁碧波打開了一個國際化的視野。他説,第一次出國,別人看了他的作品提了很多問題,他一句都聽不懂,“面對一電影院的老外,我獨自站在銀幕前,尷尬至極”。回來後他惡補英語,現在的英語水平“比川普還要好”。有了這個工具,梁碧波獲得了更多與國外同行交流的機會,使自己與世界紀錄片創作保持同步。
當然,更重要的變化還是來自梁碧波的創作,他意識到自己過去的作品在題材和表現手法上的局限性,實際上是思想意識的局限性——“心中沒有大氣象”。不久他創作和受邀創作了《老照片》《守望三峽》《韆鞦川菜》等具有歷史文獻意義的大型紀錄片,顯示了自己駕馭大型題材的深厚功力,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紀錄片創作領域的地位。
出名後,宣傳性的作品和命題作品開始多了起來,有一段時間梁碧波也苦惱過,但慢慢地他意識到只要用心,這樣的作品同樣可以拍得很好看。梁碧波説,獨立的紀錄片製作人好處是可以比較自由地創作,但可拍攝的題材範圍相對要小一些;而在體制內,有任務壓著,有甲方催著,也有接觸各種形態紀錄片創作的可能。現在電視的各個工種,新聞、專題、紀錄片、mtv、廣告,沒有沒做過的,隨便喊他做啥子,他都有信心做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