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中國入世十週年 >

中國與WTO的未來——紀念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週年學術會議嘉賓主題研討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5日 16: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圖為中國與WTO的未來——紀念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週年學術會議主題研討現場

  主持人(董倩):我是中國“入世”十年的見證者,2001年當時我就在多哈作為中央電視臺的記者進行直播報道。十年過去了,對於我們來説沒有人硬生生的提醒你的生活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在座的每位我相信每天細微的變化,促成、積累了這十年下來巨大的變革,我是歷史的見證者,但是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歷史的參與者。我們作為中國人,見到了這十年國家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今天我們在這裡紀念“入世”十週年,不僅僅是總結成就,就像過去十年數字上是多麼的漂亮,更重要的是反思過去十年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與國際接軌,所以今天這個研討會非常重要。

  主持人:下面我介紹一下參加今天討論的嘉賓:中國復關/入世談判代表團首任團長,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終身榮譽顧問沈覺人;巴西駐華大使Clodoaldo Hugueney(胡格內);中國復關/入世談判代表團第三任團長,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終身榮譽顧問谷永江;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會長、原國務院法制局局長孫琬鐘;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國商會會長陳經緯;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張志剛;中國復關/入世談判代表團副團長、原國家機電辦主任徐秉金。

  今天是“入世”十週年的紀念活動,十年前我採訪了四位首席談判代表,首先請問在座的兩位談判代表,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在你們看來這十年發生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沈覺人:中國加入WTO十年,對改革開放是一種推動,本來中國加入WTO和以前的關貿總協定,都是在改革開放的思想指導之下提出來的,十年來看反過來對改革開放本身又有了新的推動,這是我最深刻的體會。

  主持人:互相推動。

  谷永江:我很同意沈部長説的觀點,入世十年,確確實實我們大大加強了對外經濟聯絡,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向著市場經濟不斷的完善經濟體制。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現在中國加入不僅僅是對中國有巨大的好處,對世界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時加入的時候,世界經濟體岌岌可危,後來正如有的朋友所説中國的加入拯救了世界多邊經濟體制,我們還是謙虛一點,不要説那麼大,但中國的加入確實大大加重了世界多邊經濟體系的份量,使其在國際上的作用也大大加強。

  這十年大家都沒有想到多哈回合會這麼艱難。我個人有一種看法,發達經濟體在多哈會議談判過程中表現的太小氣,不夠大度,我希望他們學一學中國在加入WTO時中國政府做的非常大膽的、有氣魄的那種承諾,而且這種承諾在十年當中我們都做到了。如果這些發達的經濟體如果能夠拿出中國加入世貿時談判的魄力,我想多哈回合不會再拖十年吧?現在已經十年了,而且還看不到希望,為什麼?我個人的觀點,就是這些大國,所謂發達的一些經濟體,不願作出必要的妥協和讓步。

  現在經濟不好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實際上貿易保護主義並不能拯救這些國家的經濟,我想通過這個會議呼籲,我們能夠儘早的結束多哈回合談判,使世界經濟多邊體系能夠正常的運作,謝謝!

  主持人:謝謝谷部長!中國“入世”十年徐主任也參加了艱難的談判,其中有許多體會,能跟我們説一些感觸嗎?有請徐主任。

  徐秉金:我完全同意谷部長和沈部長説的話,加入世貿組織這十年對我們改革開放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我們取得的成就完全是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並不是因為我加入世貿組織現在才這樣,我個人是這樣看的。因為世貿組織是主張自由貿易,它也是主張規則貿易的,就是説大家都要遵守規則,有一家不遵守規則我們遵守規則可能就要吃虧,這是明擺著的事。我個人認為,目前的貿易保護主義不亞於我們談判時的艱難,特別是美國和歐盟貿易保護主義更多,尤其是高技術産品對中國的控制,這是當年談判要解決的問題,到現在仍然如此,我們想買的人家不賣給你。

  另外,拉米先生肯定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作用,也指出了不足,一個是知識産權,還有一個自主創新。他提出中國的自主創新要在一個框架下進行,這個問題就使我感到很費解,從而使我聯絡到美國財政部長曾經説過一句話,説中國搞自主創新影響美國的利益,我要把它聯絡起來看呢,對中國的自主創新都能指手劃腳,對我們別的事情當然是這樣,中國不搞自主創新能夠發展起來嗎?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研究結合中國情況往前走。如果我們一味的強調遵守規則,而美國人不遵守規則怎麼辦?我們是要遵守規則,在規則面前人人平等,你要不遵守我也不遵守,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主持人:我覺得不是這樣,今天我們談的規則,因為現在沒辦法,就是強者説了算,我們作為一個國際貿易組織的後來者,現在是強者在主導著這樣的規則,可能我們更多的要去學習和適應,先不説怎麼反抗。

  徐秉金:您説的很對,不是反抗,要應對,要有對策。我們現在加入了世貿組織,更主要要放在今後如何利用這個規則,使我們的經濟發展得更好。

  主持人:在徐先生發言的時候,我發現巴西駐華大使先生稍稍的皺了皺眉,不知道什麼意思?下面就有請大使先生。

  胡格內:首先,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過去30年的平均速度是10%左右,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當然這並不完全是由於進入WTO之後才有這種成就的,但是我認為WTO對於中國的快速發展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為這樣中國才有了有各種各樣的多邊貿易。巴西也是關貿總協定的締約國之一,在進入WTO時也付出了代價,希望你們能夠覺得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另外WTO不僅僅對於中國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的“入世”對於WTO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中國作為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能夠成為WTO的成員之一,這樣就改變了這個組織內部的權利變化,中國不僅參與到日常工作中,並且還參與到多哈談判中。巴西也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協調一致,來促進相互發展。

  當然了,多哈回合談判還是非常困難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其中包括經濟危機等等,但有多邊的貿易體系,這並不會因為經濟危機或者國際形勢的變化而改變,因為在2008年之前已經訂立了這個規則,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將發展作為核心要務。它需要.3很多國家的參與,而不是説停滯在那裏,現在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期,需要在世界新形勢下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希望它能夠取得成功,希望所有的WTO成員都要不斷的努力來達到這一點。

  今年年底有幾個部長級會議,看一下到時候能達成什麼樣的協議,形勢並不樂觀,但是我們需要儘自己的所能保證有一個開放的貿易體系。現在貿易保護主義在國際新形勢下不斷抬頭,但是我們需要保證多哈談判的成功,我認為現在儘管遇到了很多困難,在短期內很難預見未來,很難看到未來的結果,但我們希望WTO能夠有更多的參與者,並且去塑造未來的貿易局勢。

  我們知道世界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中國家變得日益重要,一些新興國家,像中國、印度、南非和巴西,這些國家都是現在重要的貿易夥伴,對於世界的增長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認為,現在應當要看下未來、看下多哈之後的局勢,來塑造一個很好的貿易局勢。

  謝謝!

  主持人:剛才大使提到怎麼利用WTO塑造國際上新的經濟和貿易格局的問題,下面有請孫琬鍾先生發言。

  孫琬鐘: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世貿組織及其前身關貿總協定,都是在發達國家主導下組織起來的,它所有的規則也是這些發達國家所主導制定的。當然,這些規則當中不乏對所有成員公平公正待遇的一些規定,但是同時也顯現了一些不公正的規則。

  作為世貿組織成員,我們當然要信守承諾,要遵守規則,但是我們也有義務和責任履行規則過程中完善規則,任何規則的制定都是在一定條件、特定的環境下制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特別是經濟體的變化,作為世貿組織、多邊組織、經濟組織的規則,也必須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自身的完善。

  我們有責任遵守規則,但是也有責任完善這個規則,或者是進一步改進一些需要修改的規則,這對世貿組織發展本身是有益的、是對發展中國家有益的、是對周邊的經濟體是有益的,當然也有利於我們後加入者。所以,規則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當中形成或者不斷完善的,不能説定死了就不能改變,必須這樣做,不管它是否合理、是否跟環境相符,我覺得應該充分認識到這點。

  主持人:聽完幾位嘉賓的發言之後我有一個想法,大家一直在探討怎麼在遵守規則的時候不被欺負,規則就像法律一樣,規則能隨意改變嗎?剛才張志剛先生一直沒發言,現在是不是到了要改變規則的時候了?

  張志剛:如果我們的四位代表在前臺請客的話,我還有小松主任、秉金主任,我們是在廚房裏做飯的。我想談談加入WTO十週年來的感受和體會:

  第一,我認為加入WTO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一個正當的權益,中國必須作為平等的一員進入。其次這是中央政府作出的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決策。另外,這是奔跑在復興之路上的中華民族必然的選擇,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這是我對入世的認識。

  第二,在廚房做飯的過程當中,我體會最深的是什麼?談判過程中,四位代表都談白了頭,幾點印象非常深刻,首先就是認真,78年中國開始實施解放思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思想解放,後來不發展生産力死路一條等等思想,這些為我們提供了思想、輿論和理論基礎。其次,1992年中國明確的宣佈自己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為我們“入世”提供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從此我們開始了金融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一系列改革。

  第三,我們認真的進行了生産力的提升,生産力是我們參與國際競爭、提高國際競爭力最活躍的因素,當時國家花費了很多資金,中國的工人承擔了巨大的痛苦。全國在15年之間至少投入了幾千億進行了技術改造,沒有這個生産力的提升怎麼會有後來我們進入國際市場以後産生出的一種蓬勃可以説強烈的競爭力。

  我還要説,當我們的紡織品進入世界市場的時候,許多市場不理解,我認為你們應該非常理解,我們工人的工資才是你們平均工資的1/20。法國、德國研究出第一台紡機首先進入了中國浙江,我們的調整那麼容易嗎?是要經歷巨大困難的過程。

  中國在“入世”前後,當時的江澤民主席、朱熔基總理,親自給省部級的幹部辦班,介紹這方面的知識,這是史無前例的,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有哪個國家加入WTO之後政府首腦給他們部級幹部講課?沒有。還有,當時的外貿經貿委聯合500萬人兩個月以內進行了加入WTO的知識搶答,短短兩個月內有500萬人積極踴躍的參與了WTO知識的學習,從觀念、從體制,從生産力,從國家領導和群眾的高漲熱情,我認為中國在加入WTO以後出現了十年較快的發展,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認真”。

  第三點體會,我要表達一點期盼,也回應董倩小姐的一些問題。現在進入了多哈回合的談判,多哈回合的談判一定要體現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我非常贊同徐秉金部長的話,發達國家在一二百年中得到了多少的利益?你們應該大方一點,拿出你們的氣魄來,已有的成果一定要鞏固下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一定要充分的體現。規則應該説總體保持不變,它的基本精神是不變的,但是它不完善的那一面,它當時在發達國家主導下制定的一些規則要與時俱進的進行改變,我認為這是非常正常的。再過幾天就是中國的辛亥革命一百週年了,孫中山先生曾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實現互利雙贏的共同發展,謝謝!

  主持人:沈先生剛才發言最短,再請您談談,十年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改變,WTO仍然是個有效的體制和機制,這時候我們要以什麼樣的心態,是遵守它、履行它,還是改變它?

  沈覺人:我覺得多邊貿易體制,就是我們現在講的WTO,這個體制已經為大家所承認、所認可,也是現在大家都在執行之中的。現在多邊貿易體制確實也面臨一些危機,是什麼呢?雙邊協定的發展,區域貿易的發展。WTO成立十週年的時候,當時的總幹事蘇博采他組織了一個顧問委員會,以WTO第一任總幹事40人,寫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就是今天開會要講的《WTO的未來》,已經翻成中文了。這本書大聲疾呼要保護WTO多邊貿易體制,不要削弱它,當然WTO有很多規則本身是需要改進的。

  現在來看,剛才有幾位發言人講到WTO規則當中的不合理性,有沒有呢?我覺得是有的,但這個改進怎麼改是要談判的、是要商量的,我們的多邊貿易體制歷來是以談判來解決問題,規則的改變也是需要談判的,而且是個緩慢的過程,不是説今天談了明天就能改的,不是這種情況,參加過多邊貿易談判的同志都會知道。

  剛才幾位發言人都講到多哈回合談判,就這個問題我想多講幾句。多哈回合談判現在正走在半路上,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這個比較難預計。原因是什麼?就是發達的經濟體大國,他們在對農業補貼的削減上拿不定主意、下不了決心,他們所關注的是發展中國家進一步開放市場,而發展中國家希望你削減農業補貼,使得農業出口大家有同樣的基礎和平臺,大家可以在這上面進行競爭。

  因為現在發展中國家出口農産品跟發達國家不能競爭,OECD這些發達國家每年對農産品的補貼3600億美元,就是説每天是10億美元,因此他們出口的農産品可以價格很低到世界各國去推銷,包括發展中國家,使得發展中國家市場上本國的農産品處於破産的邊緣。所以現在的多哈回合談判就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體希望發達國家能夠減少對農産品的補貼,發達國家希望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所以這個到目前為止談不攏。但能不能最後有個成果呢?成果我相信是會有的,但是我和孫振宇大使的意見是一致的,不是2011年也不是2012年,可能還要拖一下,原因是什麼?大家都看到了,過去關貿總協定多輪的談判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談判不完全是經濟問題,它要取決於政治意願,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政治意願。

  所以這樣來看,發達國家現在要關注它國內的問題,有很多政治因素,比如美國、法國要選舉了,它的國內經濟、政治因素,經濟問題目前相當嚴重,在這種情況下讓大家坐下來考慮多哈回合談判,談成以後再考慮別的問題,不可能。所以為什麼説2011年談成的可能性已經沒有了?首爾首腦會議曾經發出一個聲明希望2011年能夠談成,現在看來不可能,明年也不可能,因為明年幾個國家都要大選,新政府出來也不可能馬上談成,所以還要拖一拖,最終還是會取得成果,但是時間要長一點,多哈回合談判原則就是妥協。

  主持人:剛才我們從技術上的層面談多哈回合談判,今天這樣的研討會“中國與WTO的未來”,接下來我們不妨談一下中國“入世”的意義,可能大家剛才都有所談及了,數字不再提了,下面我想請教各位這樣一個問題,剛剛“入世”的時候有一位專家曾這麼講過,説中國入世最關鍵的不是説企業“入世”,而是政府“入世”、是中國的觀念“入世”,十年下來,中國政府“入世”方面做的怎麼樣?中國在觀念上有沒有達到WTO的要求?

  谷永江:這十年來我有一個體會,政府組織了很多講習班,包括本人也參加過很多。我一直認為,和民間的企業界、老百姓比,政府對WTO的了解是比較貧乏的,這是主觀想法,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我在參與這些講座的時候往往沒有政府官員,大部分是企業界比較多,但WTO這個事兒不是企業的事兒,而是政府的事兒。因此在執行過程當中,據我個人片面的觀察,有些地方官員或者主管官員並不太了解世界市場的規則,因此在他們的決策當中會出現一些偏差。

  實際上WTO規則是有很多方面的,那方面的規定又否決這方面的規定,有一些跟WTO原則相違背的,所以只有研究透了才能利用這個規則保護自己,沒有研究透怎麼能利用這個規則保護自己啊?

  今天講的WTO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實際上是有利有弊的!

  主持人:謝謝谷部長,雖然這是他的個人意見,但恰恰是真知灼見,過去十年中隨著我在不同領域的採訪,恕我直言,我感覺企業似乎了解WTO的規則要比政府深的多,正像谷部長説的真正需要了解WTO規則的不應當是企業,而應該是政府。

  接下來我想聽聽陳會長的意見,您來自香港,觀察中國“入世”這十年,政府在這方面做得怎麼樣?

  陳經緯:中國“入世”十年來,最好的就是世貿組織條款逼著政府修改一些政策,符合WTO條款,也能夠讓我們的企業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條件。如果沒有加入世貿組織政府的很多政策條款沒有今天這樣市場化、國際化。我認為中國加入WTO十年來,最關鍵的就是政策向市場化推進、向國際化發展,進出口貿易裏面的規則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

  孫琬鐘:“入世”以後,中國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覺得應該分開看,“入世”和“入世”初期和後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為了適應“入世”的需要,中國政府和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對既有的法律進行了大規模空前的清理,包括法律、法規、規章和行政措施,使得我們既有的法律能夠完全符合WTO的規則。同時,也對政府行為的規範進一步進行了強化,比如我們的行政處罰法的制定,包括後來的行政訴訟法現在正在提出修改,這一系列法律都是制約行政機關的,制約行政機關的公務人員的。當然,它的實際效果如何?各地的情況不完全一樣,但中國政府來説對信守“入世”承諾進行了法律法規的大規模清理,使得之後的法律法規公開透明是以前沒有的,法律的制定都要廣泛的徵求意見,使得已經制定的東西更具公開性,更好的規範政府的行為。“入世”除了經濟方面的促進,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也有很大的促進。

  當然在諸多方面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入世”之後大家疏于學習WTO規則,但基本的東西應該知道,比如經濟行政領域當中規範的時候應該明白有什麼規則,WTO規則當中要求政府做到哪些事情、或者限制政府要做哪些事情,這是明確的。所以,實際上有個對WTO規則再宣傳、再教育的問題。

  十年前,熟悉的人,研究透了的人,今天還在研究,但是也有可能不再研究了,或者不在那個崗位上了,新來的同志未必都熟知這些東西,所以WTO規則宣傳教育是長期的,是每個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負有領導責任的工作人員所要必須掌握的重要方面。

  主持人:張會長,十年前站在政府的角度可能老百姓不知道什麼叫透明度、什麼叫公開化、什麼叫徵求民意,現在畢竟比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透明化、公開化這十年來您感覺政府在這方面做的怎麼樣?

  張志剛:政府透明化、公開化,我認為正在往這個方向努力,比如説的環境污染、食品不安全,過去這種情況也存在,但是沒有得到暴露,現在通過輿論和各種監督暴露出來,我認為這就是一個社會的進步,只要暴露出來了我們正視它,就有可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為了入世我們清理了幾千份法律文件,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中國畢竟只是加入WTO才十年,從關貿總協定到WTO現在已經走過了55、56年的歷史,所以我們應該把努力的那一面告訴大家。舉個例子,誰是政府的代表?孫大使就是中國政府的代表,他在駐日內瓦WTO期間,我就看到一篇報道,説中國正在從見習生走向一個優等生。客觀上講,直接從事這項工作的商務部門比較熟悉相關規則,但是不與其直接聯絡的部門,也要他們那麼熟悉要求有點太高了,包括美歐日這些發達地區也做不到這點。但我很贊同他們剛才講的幾句話:首先要遵守規則,因為我們是WTO成員;第二,發現不合理的地方我們通過談判解決它;第三,我們經濟在世界上蓬勃發展的時候往往是WTO順風順水的時候,現在全世界出現了這麼大的麻煩,也是WTO舉步維艱的時候。但是,中國要馬上結束從見習生到優等生的歷史,我們努力進行WTO規則的制定,世界貿易組織往前發展一個永遠的、堅定的建設者的角色,我覺得在這方面還需要共同努力。

  至於説學習,我們現在差距還很大,在過往的歷史中暴露出很多不足,有一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我們還要繼續認真學習,對WTO作出的承諾已經兌現了,同時我們還要就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特別是體現發展中國家利益這點上我們還要堅持。中國的哲學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但世界上有的國家是三人行我必為師,這是不公正的,我們一定要共同學習、共同前進!

  主持人:沈部長聽聽您的看法。

  沈覺人:我覺得是這樣,“入世”談判絕對是政府的責任,“入世”以後就不完全是政府,對WTO的交涉是政府的,但很多事情是要企業來做的,所以剛才講的到底是政府做的好、企業做的好,我覺得兩方面都要提出要求。政府官員現在對WTO的認識,我想只要把WTO所提倡的幾項原則能夠掌握住就可以了,你不必每條條款去弄,包括主管這方面工作的人也不見得每條都在行,原則是什麼呢?比如説最惠國待遇條款,比如説公平競爭的原則、透明度原則,像這類原則政府官員能掌握住就很不錯了。企業我認為現在要好好的學習,因為現在我們對外産生的很多摩擦原因是在企業,企業因為它不懂規則,比如在價格上出來很多缺點,叫人家抓住了來跟你談。所以,政府有政府的責任,企業有企業的責任。

  在改革中有一種輿論,認為政府要儘量的少管,我覺得這個意見是不對的,像加入WTO以後政府的責任不是減輕的,而是更加重了責任,對內怎麼樣讓企業更熟悉WTO的規則,對外怎麼交涉,使得我們站在一個公平的地位跟其它國家競爭,這是很重要的。所以,政府官員也不能説他現在不努力,他可能很努力的,但政府官員的事情多,不是光管WTO,幾年一輪換,所以要不斷的培訓,也要讓企業了解WTO規則,不要輕易的違反這個規則。

  主持人:下面請在座媒體提問。

  問:我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專門研究WTO法的教授,我的問題是請問沈部長,“入世”的三大原則有一條選擇,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你們一開始是堅持的,但後面放棄了,你們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

  劉光溪:中國復關“入世”15年6個月的歷程,一開始沈部長是很明白的,三項原則,35條到38條關貿總協定,從WTO的9條、6條涉及到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是一個自我的稱謂,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説哪個國家是發展中國家。第二點,幾位老領導談到多哈回合談判,沈部長、吳部長、張志剛部長、孫大使都很明白,當時就給我們年輕的幹部一個信號,這個談判是沒有人為主導的。但是不管怎麼説,65年來關貿總協定從一個小孩子,現在逐步走向了一個35歲的成年人,這是很不容易的,有健全的人格魅力、有健全的行為能力,不管國際社會主流支流也罷對它怎麼評價,WTO除非國家和民族消亡了。美國人現在顧不上你,一個是金融危機的問題,一個是反恐問題。布魯塞爾那次會議對我們年輕幹部來講,美國人和歐洲之間農産品補貼是它的核心問題,這次的核心問題也是這個問題,這是美國人放的一個煙霧彈,我的時間表還沒到,你想達成協定是不可能的,美國人想讓你什麼時間達成你就達成了,發展中國家一定要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被這個煙霧彈迷惑,要把自己抽象的東西、原則的東西少一點,要把實實在在的利益考慮考慮。所以我認為多哈回合美國可能等到奧巴馬,如果明年大選完了之後他再連任或者哪一年,可能2013年,我是很坦然的,美國人和歐洲人在做戲,所以發展中國家一定要把自己實實在在的利益盤點清楚,不要被美國的煙霧彈所迷惑,不要認為多哈回合談判死掉了,多哈回合談判怎麼會死掉呢?張志剛部長講的我很有感觸,中國“入世”的偉大意義不是我們這一代人能夠盤點清楚的,中國“入世”我十年前就説過,不“入世”就不入流、不“入世”就不入門。中國“入世”的另一層意義,開放促進改革和發展,這是中華民族應該説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我五年不研究WTO了,但是WTO的事情這492頁紙、38個條款,當時我把它錄在錄音帶上天天聽,到現在歷歷在目,我希望大家能把這個東西複印下來。

  主持人:談判代表用15年時間換來了中國前行的步伐越來越矯健。今天進入到這樣一個會場,我們先是一個局外人,後來進來了,坐在這個觀眾席,後來有機會進入這個舞臺,入世十年漸漸的我們已經到了舞臺的正中央,但是你會發現劇場不是你自己搭的,舞臺不是你自己建的,規則也不是你自己定的,所以處處事事你要適應,但是你還要找到自己相對比較舒服的地方待著,但你還要適應這個環境,但是這時候你不能滿足於此啊,所以今天僅僅是一個逗號而已,未來的路還很漫長。

  謝謝各位!

  (結束)

熱詞:

  • 民族消亡
  • 入世
  • 多哈回合談判
  • wto的未來
  • 貿易保護主義
  • 多邊貿易體制
  • 農業補貼
  • 駐華大使
  • 認真學習
  • 區域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