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打個噴嚏讓全世界都感冒’,如今,這個比喻不再指稱美國,似乎更適合中國。”有外媒記者這樣評價中國。
今年是中國入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第10年。這10年,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最快的10年,是中國全面融入世界,與世界分享,實現共贏的10年,更是中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中重新定位,由參與到引領的10年。
“十年磨一劍”。在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環境中,中國未雨綢繆、臥薪嘗膽,以開放、合作、共贏的姿態,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經濟大國的崛起。
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國也在影響和改變著世界。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平穩快速健康的經濟增長力,拉動了全球經濟的發展。2010年,中國以超過10%的經濟增長率,佔世界經濟增長的25%。中國經濟發展已被公認為帶動全球經濟復蘇的引擎。不可否認,今天的中國,一舉一動都牽涉世界經濟的神經。
經濟飛躍
從“世界工廠”到“全球市場”
在全球經濟發展史中,10年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中國卻實現了歷史性巨變。
10年中,中國國民生産總值增長超過2倍,GDP年增長率平均達到了10.5%,中國在全球經濟的排名迅速上升,中國已由一個第三世界國家,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10年中,中國貿易進出口規模由5098億美元,上升至近3萬億美元。其中,中國進口規模增長4.7倍,佔世界貿易總量的10%,全球第二;出口規模增長近5倍,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
中國經濟地位的提升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被重新確定。
入世之初,因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相對廉價的商業成本,吸引了全球企業生産基地向中國的大轉移。中國也被冠以了“世界工廠”的稱號。但10年後的今天,中國市場正悄然發生著改變。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節能減排的需求以及勞動力薪資待遇的提升,中國的生産成本不再低廉。與此同時,中國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正在顯現,這讓全球企業看到了新的機會。有專家指出,中國市場正從成本依賴型向內需拉動型過渡。
“在過去的1—2年中,在全球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中國製造。有説法認為中國是世界的加工工廠,但是今天,這個理論不再適用了。”利豐集團主席馮國經在日前召開的清華管理全球論壇上指出,在發展中國家製造産品,將産品運到發達國家去消費,這種模式正發生著變化。
這一説法在全球企業界也達成了共識。有日本專家認為,中國製造工藝的日趨精良以及日本在華投資企業的發展成熟,意味著兩國的産業供應鏈交纏得愈加緊密。中國再也不是運往他處的日本産品廉價的最後組裝地。“以前,中國從日本進口零部件和半成品,向日本出口成品。現在,這一流動是雙向的。”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上海事務所所長大西康雄表示。
10年來,中國市場迅速發展成熟,中國製造也逐步完成了由低成本、低競爭力向高增長、高附加值的中國創造的嬗變。
入世10年中,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對外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貿易的質量不斷優化,吸收外資和利用外資的水平也不斷提高,中國經濟貿易以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完成了向經貿大國的轉變。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中國已成為日、韓、澳大利亞等經濟體的第一大市場。
同時,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全球最大的電信市場、最大的PC市場、最大的房地産投資市場以及最大的食品進口市場,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市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産業巨變
從融入世界到引領全球
在全球地位的提升,使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發展的風向標。在今年年初的達沃斯會議上,中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達沃斯年會上沒有中國聲音是不可想象的。”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認為,入世10年,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力量。
入世以來,中國認真履行開放國內市場的承諾,平均關稅從2001年的15.3%降到了9.8%,中國的強勁發展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源泉。2009年和2010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超過了50%。中國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孫振宇説,如果説10年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雙方共贏,經歷了10年磨劍,“中國如今已經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經濟的增長顯示了中國巨大的潛力,也吸引了大批跨國公司涌入中國。10年中,中國實際利用外資規模由469億美元增加到1147億美元,成為全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
目前,在華外商投資企業達到34.7萬個,大批跨國公司將全球或亞太區總部遷到中國。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研發中心已經超過1400家。在外資研發中心中,從事先導技術研究的接近50%。
在跨國公司紛紛加大在華投入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邁出了出海並購的步伐。目前,中國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比例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18:1,上升至2010年的不到2:1。“中國資本”正躍居為全球投資領域引人矚目的力量。
據統計,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佔全球當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過日本、英國等投資大國。
在中外企業的融合與交流中,中國發生了巨大的産業變革。入世10年,中國産業規模不斷擴大。
10年間,中國汽車産業實現了跨越性發展。汽車工業總産值10年間增長了近十倍。誕生了一大批大型的汽車生産企業,生産集成度明顯提升。中國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産國和新車消費國。汽車市場的繁榮也帶動了我國汽車自主品牌建設取得長足發展,10年來,自主品牌在研發能力、産品質量水平方面,都有明顯的提升。
入世10年來,計算機及相關服務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截至2010年底,我國軟體與相關服務業中外商投資企業有2589家,其軟體業務收入為4296億元人民幣。
入世10年,我國裝備製造業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據介紹,截至2009年底,我國裝備製造業規模為2.2萬億美元,已經遠超美國和日本,産業規模實現了大幅增長。
入世10年,我國醫藥外貿獲得了迅速發展。醫藥外貿總額由95億美元上升至602億美元,較10年前增長了5倍以上。根據國際權威機構預測,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醫藥市場國家對全球醫藥市場增長的貢獻將超過50%,其中中國將於2011年成為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年均增速超過25%,市場規模達500億美元以上。
入世10年,我國農業、傳統製造業、鋼鐵、能源、交通運輸以及服務業等均實現了大規模的高速增長,成為全球供應鏈中最關鍵的一環,同時也成長為全球化經濟舞台中的重要力量。
今年年初,中國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産業轉型升級新要求。未來5年,中國産業將走出一條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量到質、由粗放到集約、由傳統到現代的科學發展之路,實現産業結構的精彩嬗變。
大國崛起
從服從規則到制定規則
入世後的10年,中國高速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改變了世界貿易的格局, 10年來,中國在世貿組織中的成長有目共睹,特別是在多哈回合的談判中,中國逐漸成為其中積極的促進力量。10年來,在打造中國的跨國公司和大企業集團的同時,中國著力提高企業在全球競爭的話語權。
“我國企業缺乏對國際貿易規則的參與,是導致話語權缺失的重要原因。”中國國際商會副秘書長林舜傑認為,“加強國家戰略指導和行業協調,避免我國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在國家戰略指導和行業協調的推動下,整合各方面力量,才能擴大我國企業的影響力,奪回話語權。而參與國際貿易、對貿易規則的理解和運用就變得非常重要。”
林舜傑認為,“企業在參與全球貿易中,因雙方金融制度、結算習慣以及對貿易術語解釋的不同,致使中國企業的相關利益被忽視。只有積極參與到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隊伍中去,才有可能爭得最後的話語權。”
“入世之前,中國企業對於國際貿易規則的認識來源於翻譯後的文本,那時的貿易規則是由很多國際巨頭的專家團隊制定的,而中國企業只是被動地學習和了解,根本沒有任何發言權。”
如今,中國已從國際貿易規則的旁觀者,積極參與到WTO的各項“遊戲”中,並將成為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和修訂者。“到2010年,我們已經能夠爭取到一項重要的權利,那就是所有貿易規則的制定,都必須經過中國專家審定。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林舜傑表示。
據介紹,在國際貿易中,貿易術語的通行是一個很重要的權利,因為貿易術語的使用和定義,涉及各個國家的貿易習慣。在中國國際商會的努力和協調下,2010年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規則》的制定,就由中國的專家團隊提出了幾百條修正要求,並全部通過。
有專家評價説,“在多邊貿易體制中,中國經歷了從學習規則、熟悉規則到掌握規則、運用規則,參與創立規則的過程,正在逐漸成為世貿組織的成熟成員。”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來自中國企業的專家參與到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中,這為我國企業話語權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流的企業做標準”。這是企業界最受認可的一句至理名言。中國企業在逐步深入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同時,也不斷加強在國際技術標準上的話語權。
在全球互聯網技術標準方面,華為讓中國聲音愈加凸顯。2010年11月,全球互聯網技術標準化組織IETF第一次在中國召開會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企業華為對IETF的參與。據悉,華為專家已經構成了IETF在標準制定方面的一支重要隊伍,海爾集團則是家電領域參與國際標準、中國國家標準最多的企業,據悉,在國際標準化專家團隊中,來自海爾集團的就多達十幾人。
對貿易規則的熟知讓中國有了保護自己的利器,在全球貿易舞臺上,中國有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入世10年,中國的平均關稅從入世前的15.3%降到了9.8%;開放了100個服務貿易部門,廢止清理並新出臺了3000多個法律法規。
對貿易規則的掌握讓中國有了更多博弈的機會和實力。毋庸置疑,中國的全球化之路充滿了坎坷。在參與全球貿易中,一些發達國家在自己所控制的領域大力推行貿易自由化,各種貿易壁壘頻出,對中國的全球化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多年來,中國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積極參與貿易談判,並通過對某些貿易規則的掌握,極大程度地維護了自身的權益。
據商務部透露,入世以來,中國主動向世貿組織起訴8起案件,被訴13起案件;向世貿組織推薦了17名專家組成員,積極反映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訴求。有防有攻,標誌著中國掌握、運用世貿組織規則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明顯提高。
“每一個話語權的獲得都是一個艱難的爭奪過程,是一場綜合實力的博弈。這是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一個很大挑戰。”林舜傑指出,“對中國企業而言,首先需要的就是提升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加大對上遊資源領域的投資,完善産業鏈,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做到了這些,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會進一步提升。”
入世10年,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這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是,對於國際化競爭經驗尚淺的中國而言,10年代表著一個新的起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未來10年,中國在全新的經濟格局中壓力仍然巨大。中國必須準備好,在進一步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中變得更堅強。(本報記者 賈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