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中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破題 > 分析評論 >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2日 14: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
提高工薪階層收入,意味著企業和政府利益的讓渡,這也正是工薪階層“收入倍增”的難點所在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有關縮小貧富差距、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的討論不絕於耳。有全國政協委員私下向《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戲稱,“今年的兩會,是一場收入分配的大會。”
最先點起這把火的當屬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兩會召開前夕,他有關收入分配改革的提案就已見諸報端。在此提案中,有八個字特別顯眼——“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這讓人不由想起1960年的日本。其時,日本實施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從而在接下來的十年裏,國民生産總值增長率達350%,國民收入增長率達340%。
而根據遲福林的計劃,城鄉人均收入也將在“十二五”翻一番,年均增長不低於15%;同時,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佔比從約60%提高到70%左右,勞動報酬佔GDP比重從2007年的39.7%提高到50%左右。
與此類似的是,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在接受本刊專訪時亦認為,“從‘十二五’規劃來看,不僅要包括經濟發展的指標,也要包括收入增長的指標”,並且“定期考核”。
採訪中,權威專家向《瞭望》新聞週刊表示,工薪階層的工資水平未隨經濟發展而“水漲船高”,社會財富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不僅不利於擴大內需和發展方式轉變,其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尤其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