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2010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

“一號文件”關注“三農”問題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2日 1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綜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channelId 1 1 1

  “三農”問題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佈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 這五個“一號文件”,在中國農村改革史上成為專有名詞——“五個一號文件”。時隔18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于2003年12月30日簽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回歸農業。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即第七個一號文件公佈。2006年2月21日,新華社受權全文公佈了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的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發。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下發。至此,中國在新世紀已連續出臺了五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有力促進了農民增産增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也給農業健康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長期穩定帶來強勁的動力。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第一個關於 “三農”問題的 “一號文件”,對迅速推開的農村改革進行了總結。文件明確指出包産到戶、包乾到戶或大包乾 “都是社會主義生産責任制”,同時還説明它 “不同於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個體經濟,而是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的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個中央 “一號文件” 《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正式頒布。從理論上説明了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 “是在黨的領導下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新發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 《關於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個 “一號文件”。文件強調要繼續穩定和完善聯産承包責任制,規定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生産週期長的和開發性的項目,承包期應當更長一些。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 《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即第四個 “一號文件”。取消了30年來農副産品統購派購的制度,對糧、棉等少數重要産品採取國家計劃合同收購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 《關於一九八六年農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個 “一號文件”。文件肯定了農村改革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必須繼續貫徹執行。

  6、2004年1月,針對近年來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增長緩慢的情況,中央下發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的第六個 “一號文件”。

  7、2005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即第七個 “一號文件”。文件要求,堅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8、2006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即第八個 “一號文件”。這份2006年中央 “一號文件”顯示,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歷史任務將邁出有力的一步。

  9、2007年1月29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發,即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第九個一號文件。文件要求,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産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産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10、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下發,即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第十個一號文件。《意見》共分8部分,約15000字。包括:加快構建強化農業基礎的長效機制;切實保障主要農産品基本供給;突出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強化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基本支撐;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11、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做好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進一步強化惠農政策,增強科技支撐,加大投入力度,優化産業結構,推進改革創新,千方百計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繼續提供有力保障。《意見》共分5部分,約11000字。包括: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穩定發展農業生産;強化現代農業物質支撐和服務體系;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12、2010年1月31日文件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強化近年來“三農”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則和措施:

  對“三農”投入首次強調“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這一要求不僅確保“三農”資金投入的總量,更確定了比例要穩步提高。

  擴大了馬鈴薯良種補貼範圍,新增了青稞良種補貼,實施花生良種補貼試點,把林業、牧業和抗旱、節水機械設備首次納入補貼範圍。

  首次提出要在3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拓展了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政策性資金將有更大的“三農”舞臺。

  大幅度提高家電下鄉産品的最高限價,允許各地根據實際增選一個品種納入補貼範圍,補貼對象也擴大到國有農林場區職工。

  增加産糧大縣獎勵補助資金,提高産糧大縣人均財力水平,這將有利於提高我國800個産糧大縣的種糧積極性,維護我國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