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談到為什麼買“龍票”,集郵愛好者陳先生説,自己主要是出於收藏的目的,但也有朋友是出於投資目的,“我就認識幾位朋友,籌集資金投資郵票,主要是短線操作。”
“現在炒郵票的手法幾乎和炒股票一樣。”陳先生説,今年投資股票賠了四五萬元,投資金銀也在虧,“總得找個法子理財吧,所以有些人就炒郵票。”
近年來,銀行、券商的各種理財産品,房産,甚至文化産品都逐步進入老百姓的理財生活,但房價處於調控,股市又不景氣,老百姓發現保衛“錢袋子”並不是那麼容易。
由於股市長期低迷,實業投資艱難,所以導致了大量社會資金流出銀行體系,進入了虛擬經濟領域。近幾年來,這種交易所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交易品種超過100種,不僅包括了稀貴金屬産品、文物藝術品,甚至連各種各樣的産權以及衍生指數都成為一些交易品業務。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多年來不溫不火的郵票市場也開始紅火起來。
5日的上海盧工郵幣卡市場上,熙熙攘攘,交易很熱鬧。商戶張女士説,場內郵票交易以批發為主,有時一筆交易的成交額就有幾十萬元。她拿出了一份大版的生肖郵票,幾十張郵票價值萬元左右。最珍貴的80版猴票一枚就價值萬元以上,“一份大版猴票就是一套房子。”張女士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