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或將對傳統理財産品産生衝擊
隨著利率不斷走低,銀行理財産品收益也越降越低,不過,近期一種全新的1對1個人借貸模式在上海陸金所亮相,並且以超8.4%的預期年收益率吸引了全國各地不少投資者。
這種全新的個人投資模式是否存在風險?對傳統的銀行理財是否會形成衝擊?
陸金所推1對1借貸模式
預期收益超8.4%
“1年期限,預期年化利率8.4%,2年和3年期限,預期年化收益率8.61%。”
在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産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陸金所”),每天都會挂出幾條這樣的信息。
據了解,陸金所是平安集團打造的一個金融創新平臺。借款人通過平安在國內的網點提交借款申請,經借款風險評估後,將借款需求納入産品序列,通過陸金所網站對外尋找投資者。
記者昨日登錄陸金所網站看到,該網站挂出的投資項目金額比較小,從1萬多元到5萬元都有,下午3點挂出的幾條投資項目幾分鐘之內就被搶光。昨天累計成交金額45.7萬元,一週累計成交金額810多萬元。是否會衝擊銀行理財?業內人士稱影響甚微
這種全新的有擔保的、較高收益的投資項目出現後,是否會對傳統的銀行理財造成衝擊呢?昨日南京多位銀行人士稱,影響甚微。
“低風險的客戶是不會去投資這種項目的。”一位銀行相關負責人稱,這種平臺模式説白了就是融資仲介,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雙方無法充分了解對方信息。記者昨日以投資客戶的身份諮詢這一問題時,一位工作人員説,“我們為了保護借款人的信息,你在投資前是看不到對方是誰的,只有投資成功了,才能看到對方姓名。”這位工作人員表示,這些挂出來的投資項目雖然看不到借款人具體信息,但因為對有擔保,擔保公司在之前都會這些借款人的信息進行全面調查。
“雖然有擔保,但是也只能説是比普通的民間融資要好一點吧。”昨日一銀行人士表示,再説要看擔保公司的擔保額度。“如果像網上報道的那樣,擔保總額度才10億元,這樣的額度還趕不上我們一隻産品的銷售額度,怎麼會衝擊到銀行理財呢?”這位銀行人士稱。
現代快報記者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