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如果一個人患上了恐懼症,其言行會變得與常人不同,表現為戰戰兢兢,唯唯諾諾,怕天會塌下來,地會陷進去。如果這個人是一位家庭主婦或“家庭煮夫”,那麼結果將變得更糟——因為地球人全都知道:消費者不高興,後果很嚴重。
三聚氰胺事件令不少人患上牛奶恐懼症,這給奶製品市場帶來無可估量的損失。在中國人逐漸接受牛奶的今天,偏偏發生毒奶粉事件,讓原本繁榮的中國奶製品行業“凍”得瑟瑟發抖。調查顯示,面對“多家知名企業牛奶出問題後,你打算怎麼辦”的問題,近三成受訪者表示要“改喝豆漿”。
熱愛自然的人們都希望在旅游獲得愉悅。但在旅行社看來,要讓游客在旅游中享受快樂並非易事。一位知名導游大倒苦水:“很多時候,游客總是時刻保持警惕,把太多的精力用於防範我們。”這位先生難道不明白:游客保持戒心的原因出自恐懼。打開旅游網頁,血淚控訴鋪天蓋地,仿佛旅游就是一次挨坑之旅、受罪之旅和凶險之旅。説老實話,很多“潛在游客”都是被活活嚇跑的。如果從業人員多一點兒敬業精神,多一些換位思考,那麼大夥兒的旅程一定充滿歡樂。
很多股民尚不清楚,如果心理素質太差,還可能危及自家性命。復旦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上證指數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都會增加上海居民急性冠心病死亡的風險。研究表明,上海冠心病死亡風險與股指相關,每漲跌100點死亡率增5.17%。這就是説,股市漲跌真的能嚇出心臟病。為此醫生建議:要減少冠心病的發生,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公眾心理疏導,減少股市波動對公眾造成的心理壓力。最重要的是,股民自己要心胸開闊,從容面對。
心理學家稱,恐懼症是對某種物體或某種環境的一種無理性的、不適當的恐懼感。一旦面對這種物體或環境時,患者就會産生極端的恐怖感。眼下,隨着生活工作的壓力增大,恐懼症患者人數越來越多。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原因,很多人不自覺地患上“消費恐懼症”,總是覺得買賣中到處有陷阱,因而自我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甚至將自己和商家擺到嚴重對立的位置上,變得不願和不敢消費。要知道這種“病症”一旦流行,無疑將動搖公眾的消費信心,甚至成為拉動社會內需的絆腳石。據消協組織統計,如今人們在消費時遭遇損害的情況屢有發生,吃飯時放在門口的自行車丟了;孩子遭遇商場電梯夾手等意外發生;在消費場所錢包被偷;因酒店、商場地面不平被絆倒摔傷;吃飯吃出玻璃碴等異物等等……面對這些消費時受到的傷害,講理的商家很少,多數經營者常以各種藉口為由拒絕賠償。他們難道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冷漠態度已經觸犯法律?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産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産安全的要求。”這就是説,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時,有責任、有義務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因而,聰明的商家會時刻保持警覺,排除隱患,將應急措施和必要處置放在第一位。他們懂得,“愛護消費者”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重在提升産品和服務質量,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在商家與消費者之間架起橋梁,弱化彼此的“敵意”,還原消費以輕鬆愉快的本色。
請記住,當全體消費者失掉安全感之際,最終承受莫大恐懼的只能是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