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訊 2010年6月10日,陳富賢在解除勞動合同關係協議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從那一刻起,他不再是縣印刷廠職工,那個與他關聯了多年的廠子從此與他沒有了關係。之後,縣工能局副局長、縣國有資産管理運營中心副主任李發庚引導他,讓他接手了中嶺東風茶場。這一轉身,他成了老闆,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感覺。
在納雍,自2009年以來,共有印刷廠、白酒廠、窖酒廠、物業管理公司、鄉鎮企業供銷公司等12家國有企業完成改制,604名職工與原企業脫鉤。李發庚回憶説:“陳富賢當初在印刷廠的工資,每月大約400來塊,連生活都不夠,國有企業不改制是條死路,改了制,職工可以重新尋求出路,政府也少操心”。
李某的單位是縣物業管理公司,好多人是李某的同事。但物業管理公司自從掛牌以來,公司的人都沒班可上,企業名存實亡。列入改制對象後,快刀割斷了員工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關係。死不死、活不活的勞動關係解除,讓李某舒了一口氣,通過工能局牽線,以招考方式去了小水電公司。現在回想起來,他覺得還是改制好。
38歲的陶生洪原是納雍縣鄉鎮企業供銷公司幹部。公司運轉不下去了,他試圖做服裝、開餐館,結果都失敗。改制後,他選擇一次性安置,然後在工能局的引導下成立納雍縣雲霧有機茶有限責任公司,註冊“杉木箐”商標,經營高山生態有機綠茶,由此而成了貴州省第四屆“創業之星”。陶生洪知道改制後有些員工不好再就業,就返聘12名人員到公司務工。
12家國有企業改制之初,依賴單位慣了的604名員工,想改又怕痛。工作人員將制訂好的方案送到每一員工家中徵求意見,大家慢慢想通了,在方案上簽了字,才使得改制順風順水。改制後,他們實施了跟蹤,引導了不少人重新就業,其中,公益性崗位就業的就有100多人。(周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