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9日有兩則新聞與工資收入相關。一則是人社部日前公佈:截至6月底,全國有16個省(區、市)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9.7%。另一則新聞是,全國28個省(區、市)公佈的數據顯示,這些地區的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均高於當地CPI同比漲幅。
這兩則新聞內容有著密切聯絡,按照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的説法,今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便是各地最低工資指導線的調整。應該説,在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各地政府能頂著壓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值得肯定,此舉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均收入。但還需意識到,上半年28個省(區、市)人均收入跑贏CPI,與CPI增速創出新低有關。
CPI之所以沒有跑贏人均收入,原因在於上半年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到了CPI數據。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各種“穩增長”措施的出臺以及經濟增速的企穩,CPI接下來很可能會重新“抬頭”。即使經濟增速繼續放緩,也不排除CPI仍會“抬頭”,因為不斷釋放的流動性帶來的直接後果之一便是CPI高企。
綜上所述,“人均收入跑贏CPI”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以及改善民生或民生負擔的減輕,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受統計指標及統計方式的局限,包括人均收入、CPI在內的統計數據往往與公眾的切身感受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同收入層次群體對於統計數據的認同程度也存在較大的偏差。因此,我們要理性地看待各種數據的變化以及各種數據比對結果。馮海寧